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4|回复: 2

我的未识别民族调查----革家人(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5 19: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仰民俗
一、把弓箭视为香火

在亻革 家,除了罗家没有神龛用亻革 家话说,是没有香火),红白弓箭是直接挂在堂屋正门对面的正壁上外,其余各家各户的堂屋里都置有一个神龛。然而神龛上祭祀了的除了祖先的牌位,就是神龛右一角挂着一副用竹条做成的小巧玲珑的红白弓箭。

    弓和箭在亻革 家罗姓家族,是“香火”的象征。亻革 家除了罗姓从历史上就没有神龛以外,其余廖姓、杨姓、王姓、高姓家家堂屋里都有神龛。所谓神龛,就是在堂屋里面对大门的正前壁上安一个祖先台位,上面有天地君师、历代祖师的牌位或字俸。神龛右上方挂着一个用竹条做成的一尺多长的红白纸糊成的弓箭,在罗家,没有神龛,但在光光的神龛方位上同样也挂着用竹条做成的小弓箭。亻革 家的弓箭是不能随便挂上堂屋正壁上的,必须在大年初一接龙时,做了祭祀后才能将“香火”迎进门,挂在壁上。

    据亻革 家罗姓家人说,由于罗家历史上就没有神龛,所以把祖先传承下来崇拜弓箭的习俗沿续下来,并把弓箭视为祖宗,在接完龙后敬奉在神龛的位置上,以为这样罗姓的香火就得以传承下去。我们在旺坝村罗家追根溯源时,问及为什么只把弓箭当作罗姓家族的香火,而不用其他东西或物质来代替时,51岁的罗洪文也答不出来,只憨厚地笑了。
二、祖鼓
祖鼓,在亻革 家视为祖公灵魂栖居之地。亻革家人认为所有历代的祖祖辈辈的先祖灵魂都住在这木鼓里,所以把祖鼓视为亻革 家民族部落的命根子。在亻革 家,祭祖就是祭祖鼓。
亻革 家图腾崇拜祖鼓,是用一棵完整的樟木树根部做成,掏空树心,按尺寸做成鼓身。我们在黄平县旺望村看关鼓仪式时,见鼓内装了一两二碎银、蜡花、5线谷穗、5线麦穗、5粒玉米,还有五色线和一本年终未日为三十的历书及廖姓父子连名的家谱等,选择一个黄道吉日,选一头本地的黄牛,黄牛要壮实、皮有弹性,无病,无杂毛。做了祭祀之后,便把黄牛杀了,剥下皮,制革后,再把木鼓两头蒙上。一个祖鼓便算做成了。祖鼓很有讲究,鼓的两头都有固定的神位。面朝东方向太阳的一面被视为祖公,另一面,则视为祖婆。不可乱置。
祖鼓的数量设置,一般是一个村寨的一姓做一个,也有大祭之时,几个乡或村的同一姓氏到这个姓氏最大的村寨去同祭一个祖鼓。做成的祖鼓要悬挂在堂屋进门左边壁上事先凿好的鼓洞中,并作为祖先的牌位。置放祖鼓的人家,每天两顿进行祭礼,每餐要两碗米饭、菜和两碗米酒。一年四季365天从不间断。每一氏族的人们,都得敬奉,态度虔诚,不得触犯。有违者,必须强拉过鼓,即从鼓下走过,以示惩罚。有严重违犯者,还会被开除鼓籍,即不许再姓这个姓,或不许再生活在这个寨子里。祭祖鼓有专门的公田,祭祀时妇女不参加,由部分男人扮妇女。亻革家部落内部组织分工明确,管祭祀、为人祈祷的称阴族长,管社会分工、家庭派丁的称阳族长。每个族系都有一班子人。而且分工细致。看风水、记族谱历史、吹芦笙的都各负其责并有专职称呼。如吹芦笙的称大学匠、二学匠、三学匠,大学匠相当于教授职称,很受人尊重。亻革 家这一完整的组织体系,在国内实为鲜见。
三、哥蒙“哈冲”
哥蒙“哈冲”在黄平县重兴乡枫香寨举行。以枫香寨廖姓家族为主组织和主祭,届时全国各地的亻革 家人,亻革 家居住区域,村寨都来聚会,参与“哈冲”盛会,规模达数万人。
历史渊源
  根据《贵州通志》、《镇远府志》、《黄平县志》等各时期史志记载,亻革 家是黄平的土著民族之一,有古僚族的“椎髻斑衣”、“穿中而贯其首”等特征,从塘都亻革 家寨保存下来的清代笔录《犵族史话》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哥蒙的“哈冲”在历史上是口传心授的,清代以后官方才有一些零星记录。因亻革 家人无文字,至今仍然还是依靠口传心授地一代代传承下来,至1993年,已举办了30余届“哈冲”盛会。
基本内容
  “哈冲”是亻革 家的宗教盛典。“哈冲”的举行,要经过阴系“盎嘎”(阴族长),祭师用“蛋卜”决定。其筹备期为三年,第一年为“此架”(亻革 语,译意为起祖鼓),第二年为“沙架”(亻革 语,译意为盖祖鼓)第三年才“哈冲”(亻革 语,译意为祭祀祖先)。在筹备期间的第一年开始,存放祖鼓的这户人家,就开始选择一头形象好的黑毛色箩猪(幼猪)细心喂养,一直要养满三年到“哈冲”举办时为止,同时在这三年中,也要寻找一条“五足落地”(即,四足一尾均着地,取“五体投地”之义)的黄公牛用于“哈冲”祭祖专用。
  整个“哈冲”活动仪式分为“此冲”(亻革 语,译意为请祖鼓),“帮侬冲”(亻革 语,译意为“射发达鸟”),祭拜祖鼓,祖鼓归位为四个部份,依次举行。1、此冲(请祖鼓):为“哈冲”首道步骤。第一天凌晨天刚亮时,迎接队伍必须到达祖鼓家,列队恭请。待祭师烧香烧纸,诵词完毕,发出出发令后,才将祖鼓请出,随即吹奏芦笙,以示隆重迎接,并一路小心、热闹地将祖鼓护送到“哈冲”坪的中心位置,悬挂于祭坛之上,以待祭拜。2、“帮侬冲”(射发达鸟),这是在祭祖之前进行的预示亻革 家子孙后运程的一项活动。活动由阴族长、祭师主持,另设一场所、挂上一幅拟人“发达鸟”画,摆上祭台,由祭师烧香、纸、烛进行祈祷后,命亻革 家三名射箭手张弓搭箭,于20米外射向发达鸟,每人三箭,验靶定论:射中口部位,表示将来亻革 家子孙后代有求学上进,能言善辩之旺象;射中乳部,表示有吃有穿,发财发富旺象;射中生殖器部位,表示多子多福,兴旺发达之象。三个部位均射中者,表示全族将大吉大利。3、祭拜祖鼓:是哥蒙“哈冲”的中心内容,由祭师主持诵词,祈求祖先神灵护佑,福泽安康,并祭上猪牛、五谷等供品。“盎嘎”(阴族长)主持叙族史,“盎更”(芦笙师)主持吹芦笙,“阿波阿益常颇”(亻革 语,译意为祖先,象征祖鼓的化身)二人披毡坐阵,庄严肃穆。芦笙手男扮女装,按辈份依次围着祖鼓演奏芦笙古曲,尽情地欢歌起舞。伴舞者少则五六十人,多则几百人,参观者数万人,三天两夜,热闹非凡。4、祖鼓归位:活动到第三天下午结束时,在阴族长主持下,将祖鼓送回原处。当祖鼓被送到离主家约30米处时暂停等候,这时,已事先组织好的大房为一队,二房三房联合为一队的竞送队伍同时出 现,两队人员各自抢一个“阿波常颇”或“阿益常颇”,并快速冲进主家屋内,哪房先达者,则预示将得到祖先的保佑,人丁兴旺,福泽安康。败者,只有等到下一次机会了。竞送仪式完毕后,才将祖鼓送归原处。随后众族人入席,商讨下届“哈冲”及族间内部事宜。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
“哈冲”活动涉及的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有:祖鼓、芦笙、“发达鸟”、盛装服饰、银饰、祭祀台架、香、纸、烛、蛋卜用的鸡蛋、大米、碗、筷、酒及鸡、鸭、猪、牛等家畜和物品。作品有《黄平县枫香寨亻革 家“哈冲”节纪念册》、《黄平县枫香寨亻革 家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调查报告》和《黄平县枫香寨亻革 家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性论证报告》。
传承谱系
“哈冲”祭祖活动主要以枫香亻革 寨廖氏宗族为主体,其传承体制为选举或指定接班人,传承形式为口传心授与苦练苦记相结合,传于众徒,传授各种规矩、礼仪、技艺等。现已确定的传承机构和传承人有:
姓  名        职  业        传 承 内 容          何 种 器 具
廖如学    阴族长          主持“哈冲”叙族史           族谱
廖金贵    芦笙主持人        芦笙主持、管理事务     芦笙及曲谱
廖尚序    阿益常颇            祖鼓历史             相关资料
廖尚典    阿波常颇            祖鼓历史             相关资料
廖尚能    芦笙总学匠        芦笙吹奏技术        芦笙及曲谱
廖朝英    祭祀师          祭词、咒语、占卦术     祭词、蛋、米
廖朝章    祭祀师       祭词、咒语、占卦术     祭词、蛋、米
廖如良    阳族长       宗族内、外事务管理     族谱、族规
廖尚德    副族长       宗族内、外事务管理     族谱、族规
廖如文    房  长         宗族内、外事务管理     族谱、族规
廖尚云    祖鼓定位师        阴阳地理学         有关书籍
廖尚章    木器制作师        木器制作技术        木工工具

基本特征
1、“哈冲”是亻革 家人民的宗教盛典,祖鼓是亻革 家人的图腾和最高宗教信仰,是亻革 家团结和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祭祖在亻革 家人的民族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他们历史以来自觉沿袭和和传承了这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哈冲”以枫香亻革 家廖姓家族为主体,整个亻革 家民族文化为主导,在祭祖活动中,充分展现了亻革 家古典文化、歌舞、服饰、工艺、婚姻、礼仪、习俗等杰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力、是亻革 家文化综合性的集中体现。
3、“哈冲”表现形态别具一格。如用“蛋卜”占卦形式测定会期,测定祖鼓传居落户、预示子孙运程的箭射“发达鸟”、专用祭祀家畜的“三年猪”、“五体投地”牛,男扮女装的笙乐祭礼舞,送鼓归位时以求福安的激烈“争夺战”等,均是区域性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绝无仅有的民族宗教活动内容。由此可见,哥蒙的“哈冲”具有表现形态的唯一性。
4、固定的活动场所。“哈冲”坪是固定的专用活动场所。除“哈冲”之外,一切活动均严禁在“哈冲”坪举行。
5、祖鼓具有无比威力的约束性。亻革 家视祖鼓为神圣灵物,认为祖鼓能驱邪扶正,辨明是非,公正廉明而神圣不可侵犯。凡重犯族规者,将受到“钻鼓底”的严厉处罚,以敬效尤。
6、会期特殊性。“哈冲”会期分为大祭和小祭,大祭按60年一轮甲子推算,小祭一般为20年左右不等,均要通过祭师“蛋卜”占卦来决定,不可随意随时举办。
7、严密的宗族组织机构。枫香亻革 家廖氏家族,自古建立和传承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氏族制组织,即阴系和阳系组织。阴系组织有80余人,设有阴族长、“芦笙师”、阿波常颇(亻革 语、意为祖鼓的母性化身)、“阿益常颇”(亻革 语、意为祖鼓的父性化身)等负责人,阳系组织有20余人,设有阳族长、副族长、大房长、二房长、三房长等负责人。阴系主管“哈冲”、祭祀等事务,阳系主管民事、社交等事务。

主要价值
1、独特的历史价值:“哈冲”祭祖,追根溯源,再现历史史实。正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考察黄平时所作报告中指出:“亻革 兜社会的特点,是他们还保留着氏族制度,本族的社会组织都还是依据血缘关系,由族长来统治。阴族长和阳族长是亻革 家的最高首领。”这一氏族制度一直沿袭至今,实属罕见。而“哈冲”则是再现了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
2、突出的文化价值:亻革 家没有文字,生活落后,但通过“哈冲”祭祖作为文化载体,充分展现了亻革 家古典文化,民族服饰、歌舞、技艺、婚姻、礼仪、习俗等杰出、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力。自古以来,他们始终依靠着惊人的记忆和口传心授,使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地传承下来。这对研究和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
3、哥蒙的“哈冲”,自始至终都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活动中的请祖鼓、射箭“发达鸟”,祭拜祖鼓、送鼓归位及三年猪、“五体投地”牛等,都表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哈冲”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其祭祖先、叙族史、教育子孙后代等,都 对研究我国人类学、宗教学、语言学和民族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4、“哈冲”祭祖盛会中,艳丽古朴的服饰打扮,体现了亻革 家人的艺术审美观、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创作才能。
“哈冲”期间,亻革 家男人身穿土布兰色长袍,头戴双弓箭羽翎帽;妇女的“椎髻斑衣”,姑娘头戴红缨珠帽,身穿武官式蜡染,刺绣铠钾衣,百绉短裙等都是亻革 家人勤劳智慧的写照。他们的穿着打扮,独具特色。透过这些服饰,记忆着亻革 家民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并折射出深厚的亻革 家文化内涵。

濒危状况
  哥蒙“哈冲”,历史时空已艰难地送走了30余届,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1、“哈冲”举办期相隔太久,传承难以连接,不稳定因素极大,如主持盛会的“盎嘎”、“盎更”,祭师因年老病逝未及传授,或单一性的继承人因急病死亡而面临失传的损失。2、因“哈冲”时间的特殊性,无法提高其多元性的展示平台,就会造成青黄不接的疲备状态。3、由于社会发展变革的诸多因素,90%的亻革 家后生已无兴趣地去接受学习和传承,远的不说,就下一届的举办也要推到2053年左右,而现在能掌握“哈冲”技能的人,都已年近60岁以上,如此,对下届“哈冲”能否举办将是一个未知数,难以定论。4、如不加以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哈冲”这一独特、唯一的民族历史文化活动将面临消失和无可弥补的危险。
发表于 2007-3-7 00: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的未识别民族调查----革家人(三)

這篇文章
應該找個地方正式發表比較有影響
同時讓專家審查審查
发表于 2008-12-14 11: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找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找《黄平县枫香寨亻革 家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调查报告》和《黄平县枫香寨亻革 家历史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性论证报告》《革家妇女服饰》《关于亻革家民族识别情况的综合报告》《黄平县枫香亻革寨民俗调查报告》
我想写一篇关于亻革的毕业论文,需要参考这些文献呀,网上搜不了,哪里能找到吗?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4 20: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