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9|回复: 2

“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6 0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

www.XINHUANET.com  2004年06月21日 13:36:29  来源:光明日报


   某些史前事件虽然以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形式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却存在着事实依据。“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如此,虽无准确的文字记载,但该神话被普遍认为以治理古代水患为事实依据。那么,另外一个重要的神话——“女娲补天”是否也存在着事实基础呢?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这样生动的故事流传下来?

    多年来关于女娲补天神话的研究不断涌现,虽然各家研究结果的解释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该神话的起源应是远古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灾害。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西社会科学院孟繁仁认为,这是“远古时期地球上一场巨大的地质变化”。他依据女娲补天遗迹分布的地理位置,认为这一事件应发生在山西黄土高原一带。最近,中南民族大学罗漫提出,著名的神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即女娲补天的神话源自一次陨石撞击。

    最早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中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这样论述:在远古时期,“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从原文的含义分析,文中的精彩描述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及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神话依据上古时代的传说编撰于东汉年间,冀州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也就是说这一段描述了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天文、地质灾害,如果存在这样一次重大的灾害事件,就应当回答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所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在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时发现,从任丘、河间到保定、望都一带,沿着向西偏北的方向,一直到完县、满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它们是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在近代冲积平原上留下的遗迹。因此,推测在全新世(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地质时代)中后期,在上述地区曾发生过一次规模巨大的彗星爆炸碎片(表现为陨石雨)的撞击事件。撞击结果是,在平原地区中西部形成了白洋淀水系及其特殊地貌的小流域区。这一撞击事件很可能是“女娲补天”的事实基础。

    专家推测,在史前(最有可能距今4000到5000年间)的某一时刻,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华北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后落入地面。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多个较大的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余的较小者形成了积水洼地,最后演化成该地区的主要居民点。大部分洼地被地表水冲蚀破坏,但是河床间的高地保留了大量的撞击坑遗迹——碟形洼地及其群体。依据近代对陨石撞击的研究,这次远古陨石雨的撞击范围相当广,应当从山西北部到河北平原中部,甚至更向东,延伸到渤海湾南部一带。由于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是山区,大量的撞击遗迹未能被发现,向东则由于黄河北流的冲淤被掩埋。

    地貌和地质学的上述成果为研究分析“女娲补天”神话提供了新的基础。如果上述分析成立,在山西、河北一带曾存在巨大的天文、地质灾害,其影响可能涉及到古代环境、文化的巨大破坏,史前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应在地貌、地质和全新世地层的沉积物等方面留下可供研究的信息。

    史前巨大的撞击事件造成了空前的天文、地质灾难,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造成了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并可能波及影响到华北平原甚至整个北半球地区。灾害过去之后,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而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

(作者系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 谢觉民)


发表于 2005-12-6 19: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

    也许当年确实发生过一次天地大碰撞,可这与女娲补天何干?这好像印度洋大海啸跟洪水神话毫不相干一样。哈哈。
发表于 2005-12-6 2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

真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神话就是神话,再考证也没有什么意义。就当做人类早期的童话看待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1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