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0|回复: 4

中国现存最大功德碑碑林在山东平度发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23: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 ... 7169523078688121228,15793317786806260158,0&server=192.168.9.114&port=5757
新华网山东频道11月3日电(记者徐冰)
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日照庵发现大规模的功德碑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介绍,这是目前我国现存碑刻数量最多的功德碑林。山东省平度市具有悠久的石刻传统,这个市境内大泽山因拥有200多处石刻、100多处碑刻被称为文化名山。位于大泽山脉的天柱山上东汉、北魏、北齐及金元明清各朝代刻石不乏艺术精品,其中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的《郑文公碑》生动体现了北魏年间中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变化,是考证中国书法源流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1988年,这批石刻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平度市民间历史上,民众朝山进香同样也有立碑勒石的习俗。大泽山日照庵的碑林中,现存有明清以来120余通功德碑。这批珍贵的民间文献,曾得到当地学者高瑞吾先生的关注和介绍,但一直没有受到学界的重视。2006年秋,时任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的叶涛研究员对日照庵碑林进行实地勘察,从学术角度评价了这批碑刻在民间信仰、地方史研究中的资料价值。在史料学意义上,这些碑刻被重新"发现"。这批被湮没多年的珍贵文献,终于得以进入学者的视野。
据介绍,这些碑刻记载了明弘治到民国三百多年间,大泽山周边的老百姓去日照庵朝山进香的事迹和进香者的名字。在民国前的胶东民间,组织进香、拜神、献供、塑像、修庙、修路等活动,往往是"香会"出面。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泽山日照庵起初作为碧霞元君行宫,后发展出大泽山老母、无生老母等更加地方化的神灵。大泽山成为这一地区的信仰中心。这些碑刻,提供了考察地方历史、神灵信仰和社会组织的新史料,有望开拓学者的研究视野。
这批碑刻资料,已经吸引了中外众多学者的关注。11月2日至5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的著名汉学家以及国内的著名学者在平度市召开《新史料与区域社会史研究--大泽山功德碑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对这批新史料进行探讨,期望能推进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进展。(完)
发表于 2008-11-4 0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明弘治到民国只有三百多年吗?
发表于 2008-11-5 0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sdinfo.net/sdxw/gdxw/527636.shtml

山东平度功德碑林湮没数百年 得到学者关注

2008-11-04 10:26:08  



    山东省平度市湮没数百年功德碑林得到中外学者关注。11月3日,前来参加“新史料与区域社会史研究――大泽山功德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们来到平度市大泽山日照庵功德碑碑林进行考察。

    在大泽山脉一条荒芜已久的进香山路,11月3日下午迎来一队特殊的“香客”,其中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Susan Naquin(韩书瑞)教授、法国远东学院的Marianne Bujard(吕敏)教授、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Kenneth Dean(丁荷生)教授、台湾东吴大学王秋桂教授、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等二十多位学者,对这片目前我国现存碑刻数量最多的功德碑林进行考察、研究。 

    来自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丁荷生教授显得很兴奋,他用纯正的普通话说:“这种功德碑刻是最接近普通百姓生活的资料,是普通民众的信仰行为的记录,是老百姓自己拜神做仪式,自己记录,更加真实而客观。”

    据介绍,大泽山功德碑林自明朝弘治年间一直延续到民国后期,前后持续时间将近三百年,直至20世纪末重修庙宇时仍有碑刻记述。2007年暑期,在台湾东吴大学王秋桂教授的帮助下,时任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的叶涛教授带领研究生和拓工入驻大泽山,对日照庵周边120余通功德碑进行传统拓制和现代的数字化处理。在对这些碑刻经过细致认真的释读和文本整理后,王秋桂先生和叶涛教授商定,将这些碑刻资料无保留地提供给中外相关学者,供研究和使用。这种打破学术壁垒的做法,得到了同行学者们的赞许。

    中外学者通过对大泽山碑刻实地考察,在现场深入探讨了大泽山功德碑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价值。来自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评价:“碑刻就是一种历史档案。从这些功德碑刻可以猜测地方史的脉络,用碑刻和其他资料构筑出‘历史现场’,对这些碑刻的解读过程,即是一种‘重回历史现场’的过程。”

    学者们认为,大泽山这些功德碑刻重新被发现和解读,对于促进区域社会史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胶东地区历史与区域文化的研究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历史学、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的研究方向将产生影响。   

来自:http://news.sdinfo.net/sdxw/gdxw/527636.shtml
发表于 2008-11-5 01: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一下:弘治碑是文人题刻,不是进香碑。
新闻嘛,别那么较真。
目前所发现的进香功德碑碑,是从康熙二十二年到民国二十七年,共257年间。
发表于 2008-11-5 08: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觉得新华社不应该出现历史年代的硬伤。如果真要较真,那个平度石刻传统的介绍似乎放在新闻稿的最后一段更合适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5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