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2|回复: 3

外国庆春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6 1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伦敦将大张旗鼓庆春节 在最繁华商业区点灯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6日03:28 新京报

  在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伦敦市长利文斯通宣布启动一系列庆祝春节的活动,以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初一举行农历新年节

  英国首都伦敦去年首次举办“中国在伦敦”系列春节庆祝活动,今年还将延续这一品牌。以“中国在伦敦2007”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将从2月持续到3月,其启动仪式就是在伦敦最繁华的商业区牛津街点亮中国灯笼。

  据悉,应邀出席这一活动的还包括正在英国训练的中国国奥足球队。

  2月18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伦敦将在这一天举行农历新年节,并以游行庆贺猪年的第一天。

  此后数周还将举行中国主题展,并展映中国电影,举办系列中国艺术表演活动。

  据悉,中国贵州歌舞团将参与伦敦今年的表演。去年的中国演出吸引了英国20万名观众观看。

  今年重点推出“上海周”

  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认为,每次中国年都是一轮中国文化的推广活动,今年“中国在伦敦”的重点将集中在建立与上海的关系上,推出“上海周”。

  此前,伦敦已经借奥运为纽带与北京建立了手拉手的关系。利文斯通说,即将举办2012年奥运会的伦敦应和北京密切合作,向北京学习经验教训。

  英国官员估计,英国是欧洲吸收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伦敦就占了中国对英直接投资的1/3左右。

  据利文斯通的办公室资料统计,从2002年到2006年,到访伦敦的中国人增加了45%,他们在伦敦的消费也上升了66%.此外,还有8000名中国学生在伦敦学习。

  尽管如此,萨米顾问公司和牛津分析顾问公司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仍然说,英国尚未充分利用优势与中国建立起有力的经贸关系,有可能在争夺中国市场的竞争中输给美国和新加坡。(马晶)



[ 本帖由 老李探花 于 2007-2-17 08:13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08: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伦敦将大张旗鼓庆春节

晨报记者田辉
  农历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更越来越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欢迎。15日起,从纽约帝国大厦到伦敦牛津街头,中国红、红灯笼等庆祝春节的元素纷纷呈现,这些国家的民众将和当地华人一道,欢庆中国农历春节的到来。

  美国:帝国大厦亮红黄彩灯

  美国纽约市最高建筑帝国大厦15日傍晚用亮起红黄两色彩灯的方式,迎接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从日落到黎明,寓意吉祥喜庆的彩灯将连续3天闪耀于曼哈顿岛的制高点,成为纽约人仰视能见的璀璨风景。

  据新华社报道,15日晚18时30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刘碧伟、亚美商业发展中心总裁王章华、纽约市华裔议员刘醇逸等共同拉下电闸,开启帝国大厦顶部的1327盏明灯。有着77年历史的纽约地标性建筑瞬间披上一条彩带,闪烁的明灯耀动夜空。

  出席活动的纽约州首位华裔女众议员杨爱伦说:“在纽约这座世界大都市,能以此种方式庆祝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春节,特别令人感到振奋。”

  纽约帝国大厦亮彩灯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活动始于2001年,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7次。活动组织者亚美商业发展中心的代表说,活动目的在于呼吁美国主流社会更加关注亚裔,希望中国农历新年早日成为美国的全国法定假日。

  据报道,越来越多的“老外”,对农历新年由好奇、欣赏直至加入欢庆。像纽约、旧金山、悉尼等地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显示出这一节日越来越浓重的国际色彩。

  英国:牛津街挂起中国灯笼

  在英国首都伦敦,伦敦市市长和来自中英两国的足球运动员,一起点亮了迎接春节的大红灯笼。15日傍晚,中国国奥队队员王大雷、英超切尔西球星兰帕德和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一起点亮了挂在市中心牛津街头的大红灯笼。与此同时,长达一个多月的迎接中国新年系列庆祝活动———“中国在伦敦2007”也拉开帷幕。

  伦敦市长利文斯通说,在去年成功举行“中国在伦敦2006”之后,今年2月至3月伦敦将继续举行“中国在伦敦”文化推广活动。“所有的伦敦市民以及各地游客都将有机会欣赏到中国绚丽多姿的艺术、文化和历史遗产。”

  据介绍,春节期间,热闹的不只是唐人街,伦敦将推出70多项与中国有关的大型娱乐活动、展览、电影节以及各类演出。

  其中最重头的要数“上海周”活动。利文斯通热情洋溢地说,“中国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燃烧激情、快速发展的城市。我热情期待上海代表团的光临,与我们共度为期一周的上海主题推广活动,进一步加强两市之间的联系。”

  法国:希拉克撰文恭贺新禧

  据新华社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16日向所有旅居法国和欧洲的华侨华人致以新年祝福,并为法中两国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感到高兴。

  希拉克在当天出版的《欧洲时报》上撰文指出;“2月18日,我们将共庆中国的新春佳节。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向所有旅居法国的华侨华人表示我最诚挚的祝愿。在我看来,你们是法中两国关系密切的最好见证。”

  希拉克在文章中说,法中两国有着悠久而真诚的友谊,两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携手合作以及加深相互了解的意愿为基础的,是以共同的宏伟抱负为基础的。“这一抱负就是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更加尊重多元化的世界,套用中国智者爱用的一句话,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他说,“我们正是本着这个精神来全方位发展法中关系的,我们着意促进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尤其是通过我们年轻一代的交流”。2006年,400名不同背景的法国青年访问了中国,今年将轮到法国接待400名中国青年,我们正为他们准备“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情趣的”活动安排。

  加拿大:属猪总理想欢度春节

  在中国传统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理哈珀在渥太华发表讲话,代表加拿大政府向全加拿大的华人祝贺春节。

  今年48岁的哈珀总理在官方公布的致辞中说:“我也有欢度春节的理由,因为我出生在1959年,那年是中国农历猪年。”哈珀接着说,春节已经成为加拿大一道重要的文化风景线,它告诉我们,加拿大华人社团在现代加拿大中发挥着多么重大的作用。

  哈珀说,地位根植于历史,华人自从19世纪来到加拿大以来,为塑造加拿大各种族人民的美好家园做出了巨大贡献。

  即将迎来“本命年”的哈珀最后以广东话“恭喜发财”结束新春致辞,祝贺华人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前程似锦。
-------------------------------------------------
纽约最高建筑帝国大厦从2月15日起连续3天在顶端点亮1327盏彩灯,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 本帖由 老李探花 于 2007-2-17 08:12 最后编辑 ]
U1473P1T1D12338420F23DT200702170250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2-20 10: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外国庆春节

长平:抵制圣诞节与吹嘘春节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0日08:47 南方新闻网
  长平

  一边是文化学者在忧心忡忡地呼吁“抵制圣诞节”、“拯救春节”,一边是媒体在喜不自禁地报道春节已经成为多国时尚,两种言论相映成趣。这几年来,每到春节,媒体都在奔走相告:世界各国政要要么发表致辞,要么给中国国家主席打电话,向中国人祝贺新春;联合国秘书处以及一些国家政府部门都要主办中国新年招待会或文艺演出;美国纽约已将春节纳入法定假日,节日气氛浓厚自不待言;澳大利亚、美国等都在春节发行纪念邮票,多少收藏家在等着发财;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穿戴过中国红,纽约的帝国大厦也打扮得五彩缤纷,伦敦的牛津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多国的繁华街市都举行盛大的节日游行……总而言之,值此良日,普天同庆,从欧洲到美洲,从非洲到亚洲,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近日,《中国春节走向世界具备四个条件》(2007年2月19日新华报业网)、《当春节开始走红世界》(2月17日人民网人民时评)、《中国春节成多国时尚》(2007年2月17日《新闻晨报》)、《当春节开始走出国门》、(2007年2月18日新华网)等报道陆续开始见诸报端以及主流网媒,有人提出“让春节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甚至称之为“中华文化复兴的标志”。

  我不知道联名倡导抵制圣诞节的那十个名校博士生看了这些报道有什么感想,当春节成为世界各国都“无法躲避的文化景观”时,会不会觉得对他国形成了文化侵略,反映了他国“文化主体性的缺失和主体性的沉沦”?是不是应该呼吁一下他国人民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一下本国文化的主体性?

  有些人面对他国文化进入忧心忡忡,而对本国文化输出则夸夸其谈,这两种反应其实是一回事,都反映了深刻的文化自卑感。那些把中国年轻人对圣诞节的兴趣解读为西方文化侵略,以及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各国政要的祝贺中臆想出四方来仪的旧梦的心态。都是相同的心理投射。

  在美国访学期间,我也见到过当地媒体对于中国流行圣诞节的报道,但是那多半是从严肃的社会观察的角度去谈论,而不是洋溢着肤浅的民族自豪感。同样地,他们站在自己的价值立场上展望未来时,往往会从其核心价值出发对别国文化进行理性解读;而我们则往往简单地从民族和国家的立场出发,并不说21世纪是“天人合一的世纪”,并不注重阐述中国的核心价值和文化传统,而仅仅强调什么“中华文明的世纪”,“儒家文化的世纪”,相应地,我们也不大去认真理会人家的启蒙主义思想和现代理念,而直接替换成“西方人的价值观”,这种以地域划分的的狭隘主义倾向,对真正的文化价值的交流和碰撞,其实毫无增进作用。

  靠这种小聪明似的歪曲和夸张能否治愈文化自卑心理?这么多年的事实证明,非但不能,反而会使自卑感越来越深,因为这不过是一种掩耳盗铃的疗法。从古代自以为天圆地方我居中央,到大清朝乃天朝上国,四方皆为蛮夷,再到“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极端的自欺欺人的方法都已经试过了,没有疗效,只有副作用。

  夸大古代典籍对于现实困境的救赎功能也属于这一类方法,它其实是对现实担当的逃避。历朝历代莫不如是。应该有一个常识,那就是文化自信主要不是从历史中去寻找,而是在现实中去建立。过去,传统儒家文化对于现实政治的软弱无力,就在于它以一个假想的“三代之治”为基础。如果正视现实,解决了真正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现实去解释历史,而不是老用历史来训导现实,老觉得“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

  如果现实不能强大,或者只有经济的强大而文化依然萎缩,那么就算春节真的成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那么我们的文化自卑心理同样得不到救治,甚至会愈加严重。

  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14: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外国庆春节

杨金溪:从伦敦新春游行看开放的文化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1日11:20 新华网
    作者:杨金溪

  在英国首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就相当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约30万人在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这一天,伦敦市中心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中国城” 。

  大年初一,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沉浸在中国春节的欢乐里,乐滋滋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拨浪鼓和气球猪;喜欢中国美食的男男女女挤在唐人街的中国美食摊前争相购买中国小吃;在市中心的唐人街,年轻人纷纷用相机、手机、摄像机拍摄游行队伍里的舞龙舞狮表演;有些英国人干脆买件唐装穿上。伦敦市中心成了一个热闹的“中国城”。

  中国人在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是否应该学习一下外国人开放的文化心态呢?

  曾几何时,当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引起国人的兴趣时,一些同志为此忧心忡忡,如临大敌,甚至给对洋节感兴趣的人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更有杞人忧天者,发出了保卫春节的呼吁。春节是什么?正像有人所说,春节就是团圆。团圆是中国和谐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基因,谁也改变不了国人的这一美好习惯,就像全世界没有“春运”一样,但中国必须有“春运”,“春运”意味着回家团圆。

  外国人青睐中国春节,是中国和谐文化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一个贡献。同样,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受到中国一些人的欢迎,也是世界文化融入中国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开放的中国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外国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也会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对此,我们应积极看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各国文化也必然会在交流中相互融合,这是世界文化的进步,也是人类的进步。

  人为地阻止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交融,往往是徒劳的。前一时期,当中国一些人对外国的情人节发生兴趣时,有人提出要把“七巧”节定为中国的情人节,结果并没有得到国人的多少响应。传统文化往往都是经过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并不是哪一位专家学者心血来潮就可以改变的。当然外国文化在向中国文化融入的过程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个引导问题,但这种引导绝不是一味的“堵”,更不是粗暴的干涉,这其中有一个如何引导的问题,即引导艺术和引导水平问题。外国文化有很多积极和健康的成分,只要是对中国有利的,都可为我所用。

  我们应该为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而感到庆幸,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而感到高兴,一句话,我们应该用开放的文化心态对待外国文化,就像英国伦敦对待中国的春节那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8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