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哥 发表于 2003-6-26 11:10:50

《白蛇传》和蒙古传说的比较

下面是我的学生的作业。大家先看看论文,等有时间我再把传说文本找出来贴上。
:cool: :cool:《斜眼夫人》和《白蛇传》悲剧美的比较
袁娜

刚刚翻译完蒙古民间传说《斜眼夫人》,在为这个凄美的爱情悲剧伤感之余,却突然想到了《白蛇传》,觉得二者有着许多道不尽的共同点。由于能力有限,我无法各尽其详,只想就美学和艺术方面粗浅的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注定的悲剧

悲剧,是以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为基础,以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的不幸毁灭为特点的审美类型。
《斜眼夫人》和《白蛇传》的共同特点之一便是故事的悲剧性结局。这个悲剧性,奠定了两个传说的基调。无论中间有多少幸福欢乐,结局却注定是催人泪下的。
悲剧源于现实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当两种孤立的力量相遇而又各自坚持片面绝对的要求时,结果就造成悲剧的冲突。 在冲突产生的原因上,两个传说有共性。它们都是代表封建和教派势力的坏的一方与主人公代表的追求自由爱情的好的一方的矛盾冲突。两者由于不能融合,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又由于所处的具体地域环境等的差异,两个传说的矛盾又是不同的。《斜眼夫人》中主要是喇嘛教以及封建社会保守的等级制度同追求幸福的斜眼夫人的矛盾。而《白蛇传》主要是佛教及残酷的封建礼教和白娘子的冲突。
也许你会说,两个相爱的人不能走到一起有很多原因,造成悲剧的行为主体可能是他们自己,毕竟爱情是个难以解释清的奥秘。又或者是姻缘天注定,命运的安排也说不定呢。也许你还会相信是他们性格本身的弱点,导致两个相爱的人最终要分离。比如说《白蛇传》中许仙的动摇,没有主见的个性特点。但是仔细想过后,不难发现,以上产生悲剧的原因都没有触及到本质。如果这两个传说发生在现今的社会,也许会变成大团圆结局,又或者由于男女双方的变化而仍旧不能幸福的在一起。但这已不是悲剧,比如《斜眼夫人》中沙克达尔扎布达尔扎布达尔扎布因染病而死的情节。我们会为他惋惜,但却不会产生更多的情感,毕竟人是总要死的,只是时间问题,这是自然的死亡,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这两个传说中的悲剧性却是由于外力的干预,破坏,使本来可能幸福的一对分离。所以,我以为产生如此悲剧的根源要考虑当时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在那种特定的社会氛围中,才会必然的产生这种悲剧。
悲剧性的结尾并不意味着从始至终都只有悲伤。没有白色,也就无所谓黑色;没有欢乐,又何来哀伤?所以正是两个传说喜中有悲,笑后是泪,才更打动读者的心。《斜眼夫人》中描写两个人的相遇,相知到结婚后幸福的生活,犹如春天抽芽的柳树,一点一点的在孕育中展现着美。《白蛇传》中对白娘子与许仙游湖舟遇的描写,也是让人们联想到西湖秀美的景观与两个人有缘相逢的浪漫。而这欢喜的情节只是为最终的结尾着色,用来反衬结尾的悲凉。《斜眼夫人》与《白蛇传》之所以能深深的打动我,原因之一在于它们曲折感人的情节。故事没有在第一处危险时就曳然而止,却是险象环生,在一次又一次紧张,危险的化解冲突后,才达到故事的高潮。《斜眼夫人》中,姑娘第一次要被烧死时得到善良的西藏人的帮助而逃走。之后在逃跑途中要生育时又得到两位老人的照顾,就这样,经过好几次死里逃生,才最终被烧死的。《白蛇传》中更是一波三折,经过盗银风波,许仙发配而分离;之后和好开店,却又由端阳节喝酒,白娘子现原形而关系再度紧张;就这样,又经过断桥的重逢,而最后才分离。 两个传说扣人心弦的情节,使读者的心也随之起伏不定,完全融入其中了。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麽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这一段内容,我以为是对悲剧最生动形象的描述。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丑恶的东西毁灭,我们会以为是因果报应,是合理的。只有那些与人民群众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好人被摧残时,我们才会感到一种怜悯与同情。
悲剧之所以比喜剧更能打动人,是由于它击中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位。 它让你感受到美,然后却在你面前无情的毁灭这种美,让这种悲壮给你带来心灵上强烈的震撼。《斜眼夫人》中善良温柔的姑娘在熊熊烈火中被活活烧死;《白蛇传》中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底,永世不得超生。女主人公都是优美的 ,但命运却是悲惨的,正是她们优美的形象被恶势力所毁灭,才引来无限的惋惜与同情。
悲剧的艺术感染力,又不仅仅限于使读者感到怜惜与同情。它之所以能获得艺术“最高阶段的冠冕”的殊荣,在于它能同时鼓励人们,激发人们的斗志。它激起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对善恶的观照,对美好的追求,从而使我们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道德使命,坚定信念与反抗的决心。 《斜眼夫人》与《白蛇传》的悲剧,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封建和宗教势力的丑恶本质,更坚定了反抗的勇气。

二、真,善,美

黑格尔曾说过:“美本身必须是真的。”所以艺术作品要来源于生活。这里的真不一定是和生活越像越好,也不一定非要把创作者自己的爱憎不加修饰的倾诉出来才行。这两种想法都略有偏颇。所谓的真,是符合生活规律和历史前进步伐的真情实感,并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人们读后,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人民的心声,并不断给人启迪,使人深思。
《斜眼夫人》和《白蛇传》尽管有很多虚构的情节,尤其是后者加入很多离奇的幻想,却都真实的反映了各自时代背景下,人民的苦难。它们的真,体现在情感的坦诚流露,纯朴而自然。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心理素质以及过着不同的经济文化生活 ,《斜眼夫人》和《白蛇传》在反映真实生活的时候又印上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在风俗上,《斜眼夫人》中讲到朝日月撒茶被视为吉兆,护摩燃祭便是把人烧死;《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初遇是在清明扫墓时,在端阳节喝雄黄酒使白娘子原形显露。又如在宗教方面,蒙古当时喇嘛教盛行,所以《斜眼夫人》中恶势力之一便是喇嘛;而南宋时政府偏安杭州,用佛教麻痹人民思想,于是《白蛇传》中的法海代表了佛教势力。
善与美是紧密相连的,人们在对善渴望的同时便也达到了对美的追求。这两个故事注入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美好愿望,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懂得假恶丑和真善美 ,激发人们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改变现状的勇气与决心。
《斜眼夫人》和《白蛇传》中自由幸福的爱情是人民所赞美和渴求的。所以为着达到那个目标,人们不断尝试去改变,去反抗。

三、人物的塑造

精彩的人物塑造,可以使故事生动起来,赋予文字以活的色彩。《斜眼夫人》和《白蛇传》中的人物便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以下我想用对比的方式,分别就两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谈谈我的理解。
两个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温柔而善良的。她们没有存心去害别人,却最终遭坏人迫害。斜眼夫人和白娘子最可贵的一点是都对爱情坚贞不渝。无论外界势力用什麽手段想拆散她们的爱情,她们始终不放弃这份真爱。无论受多少苦,乃至被压在塔下或烧死都不会改变。正是她们对爱的执着与不渝,深深打动了我,所以在看到她们悲惨的结局时,心里才会流泪,才会感到无比惋惜。
然而两个人物性格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斜眼夫人》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丈夫走后她的长辈们每天都让她做繁重的工作,什麽去很远的牧场砍柴,捡干牛粪,放牧等等。还要自己做饭吃,并且不给她水喝让她渴着。在寒风刺骨,暴雨倾泻的天气里却把她关在门外,只能在羊圈里过夜……”这充分表现了斜眼夫人的容忍与坚强。而之后当得知公公和喇嘛要烧死她时,她无奈的说:“我能怎麽办?除了无力的叫嚷还能说什麽,还可以做什么?丈夫在遥远的北京,故乡在更远的西部。我一个只能看人脸色过活的女子又能有什麽办法?”这又体现了她的软弱和缺乏斗争精神的一面。在与老爷和喇嘛的矛盾中,斜眼夫人的确处于弱势,但她却更渲染自己的弱势,一味逃避,退让,没有丝毫积极的反抗。相比之下,白娘子则勇敢,机智,富于反抗。在被许仙发现是蛇精之后,她可以巧妙的释疑,体现她的智慧。为了要回自己的丈夫,她敢于直上金山寺,和法海斗争时也是毫不畏惧,致死不屈的。对白娘子的塑造集刚柔于一身,人物形象丰富而饱满。
沙克达尔扎布达尔扎布达尔扎布和许仙的性格特点相悖的较多。在《斜眼夫人》中有这样的话:“就算她是妖怪也是和我结婚而不是你们,又与你们有什麽关系?我是那麽爱她,并且身为她的丈夫不能做出令她伤心的事。”这简单而直率的几句话,便充分说明沙克达尔扎布达尔扎布对妻子的信任和对爱情的忠贞。而许仙却总是在动摇中。在法海的挑唆下,他贪生怕死,怀疑白娘子;和白娘子生离死别的关头却又想回到她身边,言归于好。沙克达尔扎布达尔扎布是坚定而有主见的,即使父母和喇嘛都说斜眼夫人是妖怪,他仍不动摇,不看重什麽自己的凶兆。而许仙却是自私而胆小的,听到法海的话就顾忌起自己的安危,从而间接的害了白娘子。沙克达尔扎布达尔扎布有反抗斗争的一面,在听说夫人要被烧死后,没有听之任之,而是骑马飞速奔回要挽救她。而许仙却是在法海合钵时感到悔恨,也只骂了他几句,没什麽实际行动。两个人物的差异使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从而使故事尽现独具的魅力。
故事中的反面人物主要是共性多。沙尔喇嘛为了让自己成为贵族的亲属,表面慈悲的说斜眼夫人是妖怪会给人带来灾难,说什麽护摩燃祭也是帮她超度;法海也是满口的出家人慈悲为怀,而他们却是口是心非,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无情的毁灭了原本幸福的一对。《斜眼夫人》中对沙尔的描写很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如在一开始老爷向他求教时,他“装出一副惊恐的样子”说斜眼夫人是妖怪,这一细微的表情足见他的虚伪嘴脸。故事的高潮处是沙尔喇嘛烧死斜眼夫人的一幕,整个过程把他的穷凶极恶,冷酷无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两个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的。对他们的刻画很到位,让读者对斜眼夫人和白娘子不由生出无限怜爱与同情,对沙尔和法海自然而然的恨之入骨。人物刻画的成功,也使人们在爱憎分明的同时,激发了斗争的决心和改变悲哀命运的勇气。



四、总结

以上,是对《斜眼夫人》和《白蛇传》的一些肤浅的见解。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魅力,在比较之中,你可以发现它们相得益彰的美。
无论是悲剧的美也好,女主人公的心灵美也好,总之,传说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之光。在那种生活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在活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mad:对不起,粘贴的时候注释跑了!先看没有注释的吧,过一会儿我再贴一个附件。

田园将芜 发表于 2004-3-19 20:25:17

RE:《白蛇传》和蒙古传说的比较

请问这个"斜眼夫人”本来是人类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蛇传》和蒙古传说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