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贤民 发表于 2007-4-15 13:40:30

客家正月:龙岩客家采茶灯舞

   
   龙岩客家采茶灯舞距今有150多年历史。采茶灯舞以“采茶”和“扑蝶”为基调,配上轻松流畅的民间小调,轻歌曼舞,充满欢快热烈的气氛,是福建民间舞蹈的一朵奇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此曲收入文库。


    采茶灯又称“采茶扑蝶舞”,起源于福建龙岩苏坂美山村,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其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曲调,不仅为人们熟悉吟唱,成为农村文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统节目,而且还作为专业剧团的演出内容,到香港、新加坡以及印尼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东南亚龙岩籍华人华侨的喜爱。 早期的《采茶灯》,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它由八位采花姑娘和茶公、茶婆、武小生、男小丑等十二人组成,从歌舞到服装都保留了古中原的遗风,戏味较浓。五十年代改进后的采花灯,剔除唱、戏成份,成为纯粹的歌舞,由十或十二位采花姑娘在大姐、二姐的带领下,踩着轻盈细碎、又略带粗犷的舞步向茶山行进。她们过田埂、走平路、避草丛,绕羊肠道、登盘山路、过独木桥,时而“正采”时而“倒采”,边劳动边嬉戏。整个舞蹈尤以“扑蝶”最为精彩。灵巧多变、动作优美的蝶童,或上或下,亦前亦后,时左时右,上下翻飞引得茶女们或单扑,或对扑,或环扑,把茶农们劳动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节奏明快、音调铿锵,韵律优美,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的《采茶灯》乐曲,充满生活的气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是群众公认最为吉祥的歌舞。其原始曲谱不仅被文化部音乐研究所编入《中国音乐史音响曲谱资料》,而且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档案,永久保存一个民间歌舞,从偏远的山村演到县城、省会,进入京城,乃至在国际获奖,流传世界;又被当地政府以群雕的艺术形式,展现在街心广场,传神地勾勒出了其质朴、优雅的风韵。这,就是蜚声海内外的龙岩《采茶灯》。


福建的《采茶灯》,又名《采条扑蝶》,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平滑轻快,歌词以月令为序,歌唱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表现采茶姑娘们在劳动中的欢快情绪。音乐分两部分,第二部分移到高四度的调上,和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由第二部分的曲调构成的引子、过门和结尾,把两个部分联结起来。

花灯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舞者有的提灯,有的拿着折扇,边歌边舞,人数从一男一女到几十人的集体歌舞。有的还发展成为带故事情节的花灯戏。云南花灯《十大姐》描写十个来山茶的姑娘,个个是劳动的能手,个个惹人喜爱。旋律是从山歌发展而成的,每个乐句都用拖腔结束,但节奏不象山歌那样自由,而是已经舞蹈化了的比较整齐的节奏。


采茶灯(歌舞)
介绍


这是一首福建龙岩的民间歌舞小调。福建盛产茶叶,茶山几乎遍及西、南、北、中各地,“采茶灯”就是在采茶劳动中所唱的“茶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龙岩“采茶灯”是这类歌舞形式的代表。据传,“昔时,每年采茶季节,茶女们上山摘新茶,休息时,常聚集于山上‘茶寮’(一种以竹子搭架、茅草为棚的屋子),演唱茶歌,配以表现采茶劳动、扑捉蝴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趋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见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概论》P.91)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形成了“正茶”、“倒茶”、“扑蝶”等相对独立的节目。传统采茶灯的曲调较丰富,在多数情形下,仅由《六角采》、《四角采》、《倒采》、《剪剪花》四个段落组成。歌舞表演时,还辅以鼓、钹、唢呐、笛等乐器伴奏。这首《采茶灯》所用的是《四角采》、《六角采》的曲调,经整理后,填入新词,于1953年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二等奖,并于此后流传全国各地。全首民歌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欢快、跳跃,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共6个乐句,3、4乐句是1、2乐句的重复,5、6乐句引入新材料,它们既是前部分的“半”终止“Re(2)”,又成为前、后两部分的过渡。后一部分转入新调,曲调抒情优美,富有歌唱性,与前部分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


采茶灯

采茶灯  龙岩采茶灯被群众视为吉祥歌舞,同我国传统的龙灯舞狮一样,多在农历新年、元宵期间、庙会、堂会踩街时表演。表演由宗族中有威望的“大头家”牵头设“灯馆”物色活泼的男孩童(男扮女装),由几名“小头家”照料,发给红包和锈有龙凤的服饰及鞋袜,然后授艺登场,参加村社竞赛。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明清年间采茶灯就盛行于龙岩赤尾山(今龙岩新罗区苏权美山村)。《采茶灯》古老程式由广东传入,距今约二百六十多年左右。

  采茶灯基本舞步风格独特,其步伐轻盈、细碎、身体挺拔。采茶灯的舞蹈,以穿插变队形为主,一般有几十种花式。采茶灯的音乐采用宫廷流落民间的古典和当地的民间小调,音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并配以戏文和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唱词,边舞边唱。队伍组成人员有茶公(穿汉衣、扎腰中。执大蒲扇)、茶婆(梳银宝头、穿蓝色宽锦边襟衣和罗裙、腰扎绸带、系花围裙、执麦杆扇)和采茶姑8 人(额佩凤珠翠屏、头梳燕尾髻、穿大红彩莲衣、细腰扎绸带、一手执摺扇、一手提花篮灯)、武小生,男小丑(一手执黑摺扇、一手提灯笼或马灯),他们边舞边演,穿插道白或演唱。《采茶灯》舞蹈曾风靡大江南北,是福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龙岩人 发表于 2009-1-10 22:34:48

采茶灯不是客家的!!!!!

  本人是龙岩人,感谢袁作者对采茶灯的详细介绍,但袁作者犯了一个错误,混淆了龙岩人与客家人的区别。客家文化与龙岩河洛文化属不同文化,语言与风俗都不同。采茶灯舞的对白与歌词都用龙岩本地话不用客家话,此舞只在龙岩人居住地流行,客家并无此舞。袁作者应改为“龙岩采茶灯舞”才是正确的。

lyxlhjj 发表于 2011-10-25 12:53:39

采茶灯不是客家的

拜托没文化不要拿出来显摆好不好,采茶灯是龙岩本地的也就是新罗区的,不是客家的,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正月:龙岩客家采茶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