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元 发表于 2007-3-5 00:12:28

[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第五屆民間文化青年論壇論文提要

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提要)

田兆元

殘廟是指過去曾經有過的寺廟道觀和其他神廟設施,因種種原因殘破或者毀夷,現僅留下的部分遺迹。殘廟信仰是指人們對這些殘剩的遺迹的信仰和朝拜,殘廟信仰古已有之,它是信仰民俗的現實表現形式之一。
上海地區在歷史上曾經有著豐富的佛寺道觀以及各式地方神廟,據統計,其數在兩千所以上,呈現出多樣性和豐富性。上個世紀,特別是上個世紀後期以來,這些神廟大多數毀壞或殘破,上個世紀後期恢復的總數不過百所,這些主要是體制內承認的正統的佛寺道觀,民間神廟則很少得到恢復重建。由於人口成倍數增長,而神廟十倍數減少,那些殘廟遺迹被信仰便十分正常。這些殘廟信仰爲我們理解信仰民俗提供了思考的入口。

一,上海地區殘廟信仰的若干個案
1,閔行華村殘廟信仰。華村廟位元於今閔行地區的虹梅路顧戴路的原華二村的地域之上,建於距今大約300年前,是一座兩進的地方神廟,供奉著出堂城隍和坐堂城隍,內有一大顆銀杏。其他還有觀音,十殿閻王和楊老爺等,神靈衆多,是周邊二十八保的一個宗教中心,香火旺盛。解放後該廟被取締,建築在文革期間毀夷。粉碎“四人幫”以後,信仰開始復興,信衆在原來的舊址上開始燒香,2000年以來,三次建立起一定規模的神廟設施,由於認識方面的原因,三次建築都被有關部門強行拆除。信衆多次到鄉、區和市有關部門請願,要求恢復華村廟,但都沒有結果。請願人數每次達300之衆。許多人表示要用生命捍衛神廟,並對有關部門表示強烈不滿。他們在初一,十五,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等重要節日依然到舊址上燒香,據香頭統計,一次最多達2300多人,平常都在數百人以上。燒香時間從晚上12點到第二天8點左右。整個華村廟舊址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如今該地區已經被徹底城市化了,屬於古美街道管理,這樣一個鄉村的宗教中心及其信衆便融入了城市,開始向年輕一代和外來者蔓延。前幾年,房産公司和街道管理者在原來的廟址上裝上鐵柵欄,裏面修建成休閒設施。但是,馬路上的人行道上,人們依然在此燃燭焚香燒紙。
該例討論:遺址的價值,神像消失後信仰对象的朦朧與漂移,樹神問題

    2,七寶殘廟信仰。七寶地區恢復了一座七寶教寺,但是,在離教寺百米開外處的一座神廟舊址的一堵牆邊,香火要卻比新教寺旺盛。許多人也到新七寶教寺燒香,但卻先在老寺遺址上磕頭,不少人就在舊廟遺址上燒香完畢後就回家了,不再到新七寶教寺上去。這樣的規律,應該是我們對信仰管理必須注意到和認識到的。七寶殘廟處只好修了一堵牆,防止人們燒紙燒壞了一顆古樹。
該例討論:在新舊之間,舊址的獨特優勢,樹神。

    3,嵩澤的假山廟殘廟信仰。假山廟,原來祭祀鄉賢袁山崧,袁山崧寫作《宜都記》,爲酈道元引用。該地區爲一三面環水的半島,是上海文明的發祥地,所謂崧澤文化即指該地的發掘的古文化。袁山崧廟因爲建在假山上,因此稱假山廟。人們現在在臨河的一道牆壁上搭出了小棚,置焚香池,即爲祭祀場所。初一十五,熱鬧非凡。
該例討論:殘廟的部分重建,傳統的延續及其變異,鄉賢的遺忘。

4,龍頭村三官堂殘廟信仰。該村所臨櫻桃河邊,曾經有一三官堂,供奉天地水三官,並一鄉賢孟相(擬音)。廟前曾經有顆四人合抱的大銀杏。該廟已毀,現爲農田。大樹被砍伐。有人立一小棚,少數人天天燒香。
該例討論:鄉賢信仰的遺忘,樹神,重建衝動。

二,上海殘廟信仰引出的相关範疇及其意義

殘廟信仰有多方面的意義,本文只是就這種信仰來討論與信仰民俗相關的部分重要的問題。
1,        聖地概念
上海地區殘廟信仰體現處聖地的意義。聖地即曾經是神靈所在之地,即使神廟毀夷,神
像消失,該地依然被認爲具有靈性。因此,曾經作爲神廟的位址具有非同尋常的靈性,是信仰的物件。聖地的存在與信衆的維護有關。聖地的消失是可能的,那不是廟宇摧毀,而是信衆遺忘。以上數處殘廟遺址可以視爲聖地靈性信仰,他們信仰的實際上是聖地。因爲多數人已經不知該地神靈爲誰。
2,        神像意義
以上數處原神像基本不存,信衆物件模糊。殘廟信仰讓我們思考廟宇神像的意義。神像
可以使物件恒定,具有維護傳說,保存文化的意義。四所殘廟都有豐富傳說,但多數信衆不知,對於所祠何神,心中迷茫。神像消失帶來信仰的抽象化。同時,由於部分信衆隨機帶來一些新的神像和雕像臨時供奉,使得信仰物件悄悄轉移。信仰因爲神像改變而漂移。
3,        鄉賢遺忘
殘廟信仰不是過去信仰的原樣恢復,畫像、塑像毀夷後,傳說趨近消失,導致鄉賢信仰
本質喪失。鄉賢遺忘的結果導致信仰多元化的消失。
4,        神樹問題
各神廟原來都有數人合抱的古銀杏,古銀杏成爲寺廟的標識。在廟毀樹存時,樹是廟的
化身。當大樹被伐或者枯死時,信衆大多悲傷,焚香送行。由於神像建設容易,而大樹成長困難,失去了樹的依憑幾處殘廟漸漸忘卻神樹的意義。新廟建設大多不重視樹的價值。樹神信仰歷史悠久,難道會在這一世紀消失?或許這才是真正的瀕危遺産。
聖地,神像,鄉賢遺忘與神樹,是我們通過殘廟信仰和理解一般信仰的幾個重要範疇。這幾個範疇,具有深刻的學術意義與現實意義。

殘廟信仰,雖然體現信仰的復興,但更是體現信仰本身的殘缺。




【關鍵字】殘廟信仰 聖地 神像意義 鄉賢遺忘

【作者資訊】 田兆元,通信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郵編200062
电子邮箱:suntree@126.com教学论坛:http://windfromsea.blogcn.com

华村残庙
[ 本帖由 田兆元 于 2007-3-5 11:53 最后编辑 ]

田兆元 发表于 2007-3-5 00:14:19

RE: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假山残庙

田兆元 发表于 2007-3-5 00:15:47

RE: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七宝残庙

田兆元 发表于 2007-3-5 00:16:54

RE: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三官残庙

雪村友梅 发表于 2007-3-5 23:16:54

RE:[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田先生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词很吸引我——树神。
不知神树的树种是否只是一种?
在日本,很多神社就是树神。
特别是楠树。
记得夜雨过后,清晨曾在一颗被尊为神的大楠树边静立。树的粗干上缠着日本的祝连绳。那树据说有600年的树龄。
站在树下,三十出头的我感到时间、历史和一种神秘。
古树带给人的实在很多。
[ 本帖由 雪村友梅 于 2007-3-5 23:18 最后编辑 ]

之农 发表于 2007-3-6 14:04:07

RE:[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只是读到提纲,心中已有神灵在.
   残庙的关注,在当代都市化的背景上显得沧桑,与信众一致,参访与研究者也是成熟而躁动的都市之残音---心灵却是格外的完整.我们匆忙的走到残庙,走过信众安然的背影,会刹那间涌现一份空灵与静寂:这就是残庙的意义?
  在民间文学与作家小说的视野里,残庙常常成为故事的动力源,或者隐藏人物命运,或者神与人在此际会,或者铺演了历史的神秘感,其关键也正在于残庙的精神启示---一个即将废止的精神家园,余脉尚存,可历史的变迁大潮已卷起覆没之风,那份孤独与深沉,只有信众的祈求可知了!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07-3-6 16:58:57

RE:[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之农 于 2007-3-6 14:04 写道:
只是读到提纲,心中已有神灵在.
   残庙的关注,在当代都市化的背景上显得沧桑,与信众一致,参访与研究者也是成熟而躁动的都市之残音---心灵却是格外的完整.我们匆忙的走到残庙,走过信众安然的背影,会刹那?......
多么浪漫美好的想象啊! :D :D :D

田兆元 发表于 2007-3-7 11:52:54

RE:[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回雪村先生:谢谢关注!上海残庙的神树主要是银杏。
华村庙那颗四人合抱的大树,在庙宇残破后一直视为神灵凭附所在而被信誉仰朝拜,后来该树迁走,许多人送行。
三官残庙之树被砍伐,据说是去雕毛主席的像,但未见此像。
这些树是银杏树,多宋元以来古木。
今七宝古木尚存。
如今许多庙宇尚有古木,百年以上者被挂牌保护。
但多数新建者没有偌大古树,因此,神树信仰面临危机。
[ 本帖由 田兆元 于 2007-3-7 11:55 最后编辑 ]

雪村友梅 发表于 2007-3-18 23:29:35

RE:[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田兆元先生:
上周课上我介绍了您的残庙研究。以下是一位同学网上的提问:

老师您好,

这周上课您为我们展示了田兆元先生研究的残庙文化,起初看来确实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从衣着时尚年轻男女,到耄耋之年白发老人,他们对着一棵树甚至是一堵墙顶礼膜拜,或许,神灵是存在于他们心中?

然而下课后再回忆起来,我觉得这应该是叫做一种信仰呢,还是叫做迷信?

或者说这两者本来就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迷信也可以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是这样的么?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贴标签容易,真正理解人的精神世界却很难。
非常关心您的这一研究。在都市和乡村之间,在农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之间,您找到一个很特殊的切入点。期望ing.

田兆元 发表于 2007-4-2 11:25:26

RE:[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谢谢雪村先生鼓励!只是我做得不够好,还要努力。我会再贴出一些资料,以见不屈的信仰灵魂。
那位同学提出的信仰与迷信的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次民俗学大会在北京我们一组讨论,回来后就写了一篇文章,叫《让封建迷信一词作古》,发在网上,一时也沸沸扬扬,地址在:
http://blog.sina.com.cn/u/4a095ab7010005ep
http://www.blogcn.com/user43/windfromsea/blog/31331146.html
因为有些粗糙,争议很多,改天修饰一番贴到青年论坛上。
我觉得迷信一词如果成立的话,是指过度的信仰,但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概念是一种对于信仰的攻击和误解的产物。迷信一词容易引起误解,封建迷信更是不当的词,应予废弃!今天来说,除了对于官位和金钱的迷信,真正的信仰,能够成为迷信的是不多的。
上海的残庙信仰只是信仰的形式之一。上海这个城市的信仰色彩是很重的,我一直认为,信仰是上海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可以赋予个体一种坚韧的秉性。抛开一些不理解的脸谱化的上海感觉,上海人其实很朴实,很勤劳,构建这种品格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就是信仰。可以这样说,今天,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得好的地方,往往是很有民间信仰的地方,如台湾,香港,广州,等。
上海是一个刚性的城市,我举一个例子,清兵南下,北方可以说一路顺风,但是在上海的嘉定遭到民众的强烈抵抗,他们要捍卫自己的价值观。这和他们的信仰有关,比如这里的杨老爷,施相公,韩世忠等信仰,这里很有传统的民族情结。当然是否狭隘是另外一回事。
上海的正当信仰就更为壮观,正统的寺观的节日和初一十五,浩大的场面叹为观止。近日,大家留意一下上海的扫墓大军,每周末都是百万计的到周边墓地祭扫,整个城市也是清明时节欲断魂。高速公路都会堵塞成长龙。
这些是活的,真正的城市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把民众的激情解放出来,让他们的敬仰之心散发出来,而不是事事都是无所畏惧。
[ 本帖由 田兆元 于 2007-4-2 11:28 最后编辑 ]

书剑如梦 发表于 2007-4-6 10:48:12

RE:[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

田老师总是具有独特的学术眼光,残庙信仰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是普遍存在的,对它的关注无疑是充满着人文关怀的。当然研究者更应该以一种理性的视角来审视它,近代学者江绍原在研究礼俗迷信时曾说道:“我们在相信科学能够进行理性判断的同时,对科学是否为惟一的绝对的价值判断标准抱有疑问,强调也应该重视民众本身。”我想时下在民间信仰不断恢复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努力了解的是各种信仰传统如何对民众具有意义?通过怎样的途径对民众发生了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呵呵后生小辈徒发空论,聊以自乐,期待着田老师的进一步阐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议论文]田兆元:上海地區殘廟信仰個案及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