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元 发表于 2006-6-23 17:58:26

【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我的论文,图删去了,否则上不来。

作者:田兆元
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6-23 20:35 最后编辑 ]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22:13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田老师这篇有关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文章完全是源自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的,实在是让晚辈敬佩。
    先生对铺灯这一民间绝技有长时间、细致深入的田野调查,并有文章发表在《民族艺术》等刊物上。听另外一位老师说,田老师是用自己的录像设备把这一绝活完整记录下来的,后来又进行剪辑、拍摄图片等一系列繁琐的后期整理工作,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很难得,是先生良苦用心的表现。关于铺灯,先生在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几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会议上大力呼吁过,得到与会学者的一致赞同,在今年6月10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先生也提到了要重视对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先生这篇文章以上海为例提出都市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拜读完田老师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荆楚地区和上海地区还有文化上的渊源,可谓是一脉相承。如果要认祖归宗的话,两地更应在文化交流方面很好的合作,任何一个地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仅靠单打独斗是绝对不行的。
    还有文中提到的上海周边的江南古镇“在哭泣”的问题,我有一点体会。我曾到过几个“特色”古镇,但感觉文化空气很稀薄,代之以不伦不类、不尴不尬的“现代化的文明”。而且感觉似乎所有的江南古镇都是一个模式:商家云集、小吃繁多、似乎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都是现代化的装修,记得到江苏古镇周庄时,同伴想拍一张特色民居,拍了好多都不满意,原因是拍来的照片算都看得到空调的影子。还有位于上海宝山区的罗店镇,居然把老建筑都拆了,搞什么“北欧风情”建筑,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倒是上海青浦的朱家角镇,我感觉还行,今年端午节搞了个“粽子节”,得到中外游客及贵宾的好评,很成功,弘扬了中国传统节俗文化。
    总之,海派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海纳百川的、东西兼容的、锐意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弘扬海派文化与倡导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25:55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上海的春申君祠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30:43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首个“文化遗产日”,上海七宝古镇举行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及文艺表演,场上人山人海。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31:41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同样在“文化遗产日”,七宝古镇上的皮影戏表演。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32:51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上海松江区方塔公园里的天妃宫,供奉妈祖。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33:37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上海小桃园清真寺的香炉。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35:17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据说这是上海最后的古墙,位于大境阁。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36:41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这是上海的乡村风貌,位于松江区。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38:14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上海的城隍神名叫秦裕伯,这是他的夫人:)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5 23:39:36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位于闵行区的七宝古镇夜色。

游红霞 发表于 2006-6-26 00:08:59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上海的古镇在哭泣 【转】

   上海的古镇是江南文化的结晶。古镇富有神韵,人杰地灵。这里出了多少才俊呢?
比如松江,原来有个富有诗意的名称,叫云间。云间二陆,即陆机陆云,是何等才华啊!松江出了多少人才呢?说不清楚。艺术家如董其昌,诗人陈子龙,夏完淳,松江是黄道婆的故乡,她的发明直接带来中国纺织业的兴盛,是推动明清江南社会转型的核心动力。但是,不知是哪个人的馊主意,松江竟然说自己是泰晤士小镇,他们跟英国有半点关系吗?自卑到如次程度啊!如果说有一点像,那就是英国处处看别人的脸色,松江人也是环视全球,看那个老外值得一模仿,估计是听说有张泰晤士报,觉得有名,就这样给自己贴在脸上了。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啊!
    还有可悲的是罗店,本来好好的古镇。有老房子看着不顺眼,就拆了。朱家角的一些人似乎眼光开阔一点,便用大卡车拉去,派上了用场。可怜罗店古镇破烂一片,新镇竟然叫北欧。那里的房子模仿北欧陡陡的房顶,一副寒酸样,谁愿意到哪里去啊。可能一些市民没有办法,只能将就,那内心还不痛苦?也许有人不能感知痛苦,那就更加悲哀了。
    还有个枫泾,本来还有点江南味道。不知谁别出心裁,叫什么加拿大风情,脑子出毛病了。那个地方过去还是出过人才的啊,怎么这么弱智呢?不过你到丁聪先生的纪念馆看看就知道了。丁聪先生很不简单,但是,其修养跟他的父亲差了不只一个档次。文化水平低估计是枫泾不可救药的根本原因。
    还有个安亭则更好笑:有个笑话这样说,他们请德国人设计,并说自己是魏玛小镇。德国人乐得拿下这个设计项目。德国设计师怕安亭人看不懂图纸,把模型也做好送来。为了区别不同的单元的模型,怕安亭人搞混了,设计师在模型上涂成红的或者黄的等颜色。结果你猜怎样?安亭人竟然把这些颜色也涂在真的墙上,你到安亭看,那些房子涂得花花绿绿,像小孩子弄得。安亭是古镇,有部史书叫安亭志,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此授徒,是文化圣地。不肖子孙糟蹋如次!
还有很多上海古镇的悲哀故事,一言难尽!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43/windfromsea/blog/28791419.html

黄景春 发表于 2006-6-26 08:32:09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据说这是上海最后的古墙,位于大境阁。

   大境阁是民国初年拆城墙时,上海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段古城墙,这是事实。这段城墙不是重修的或者仿造的,因为当时的拆墙指挥部在大境阁,所以没有拆这一段。
小游的照片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城墙古砖。她很有心,参观的时候抓拍下来了。




[ 本帖由 黄景春 于 2006-6-26 10:40 最后编辑 ]

黄景春 发表于 2006-6-27 12:46:03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更可悲者,有的城市的文化部门的领导官气十足,搞形式主义很卖力,对真正的文化保护工作其实没有兴趣。……现在,文化部门已经成为都市文化遗产的一线保护者,加强对他们的工作的监督和鼓励是十分必要的。


深有同感。文化官应该变成文化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会进入自觉阶段。

海棠依旧 发表于 2006-7-5 15:06:30

RE:【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打保护旗号的,只能是过客,真正的民间永远在人们的生活中。
我们只能做过往历史的记录者,虽力挽狂澜,但杯水车薪。
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
民众的自我选择,不可能是摧毁一切与自己的情感丝丝相扣的过去,可恨的是以为自己创造了世界、改变了世界,引导了潮流的那些“市场”“商家”之流。
有时,会蒙敝了人们的眼睛。
但,
后辈总有一天会明白。
后辈总有一天会清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文】田兆元:大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