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 发表于 2006-4-18 10:27:46

【转帖与反思】小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实践活动

转自:龙虎中心小学网(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亲近家乡民俗”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信息化的普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方式的高速运转,对人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公民应是认知、情感、行为和谐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2、教育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死板的接受方法,使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传统教育对活动课程不够重视,使学生远离社会,缺少了解、适应、参与社会的机会。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或得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3、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研究性课程的地位。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计划,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全面发展。
4、本地资源的背景。家乡众多的民俗风情给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学校很好的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        情感态度:开发具有家乡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2、        过程和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
3、        知识和能力: 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
[活动分析]
整个活动共分四个阶段实施: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汇报交流阶段;4、成果展示阶段.计划用时共五周时间.
[活动流程]
一、        活动准备.
1、        知识技能的准备.由教师介绍访问的礼仪和交际技巧,调查计划和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
2、        明确活动的意向.学生集体讨论,成立四个活动小组,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方式,初步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二,调查研究.
1各小组分头搜集信息.
采访组: 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本地的民俗及其变迁情况.
考察组:走村串巷,实地考察家乡的民俗文化.查阅组:到阅览室,图书馆,新华书店,档案馆等地,搜查翻阅家乡民俗文化的资料.
网络组:通过上网的方式,下载一些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信息.
2整理搜集的信息.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信息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用照相机摄影,可以画画,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
三,汇报交流。
(一)        激发情感,导入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传承数千年的民俗。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民俗也在不断地演化,许多民俗事象逐渐消失了,但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明仍然是有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芜取精,义不容辞地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遗产。
(二)        小组交流。
1.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交流自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获得的成果以及活动的感受。
(1) 采访组:
时间:   
地点:学生家
采访对象:学生的爷爷奶奶      
主题:民俗的变化过程:(略)
(2) 考察组:
A居住风俗:
B. 生 育 习 俗 :
C. 岁 时 节 日 风 俗 :
D. 服 饰 习 俗 :
(3) 查阅组:学生制作资料卡片。
(4) 网络组:学生传阅复印资料。
2.   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三)        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评选最佳小组及“调查研究之星”。
活动情况评价表:
        Ⅱ        等第及标准        自评
                A        B        C       
1        善于思考        能积极思考,小组活动中能经常出谋划策        尚能积极思考,小组活动中有时能出谋划策        不能积极思考,不能为小组活动出谋划策       
2        积极发言        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3        团结协作        能与同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尚能与同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不能与同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4        完成任务        能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尚能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不能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5        参与实践        能积极参加小组的实践活动        尚能积极参加小组的实践活动        不能积极参加小组的实践活动       
6        收集信息        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        会通过几种途径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的途径单一       
7        结果表达        能正确、流畅地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研究的结果        尚能正确、流畅地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研究的结果        不能正确、流畅地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研究的结果       
8        耐心倾听        能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尚能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不能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评语       
班级_________    自评人 ________

(四)        参观活动。1.参观红梅公园。2.参观天宁寺
(五)        总结升华。   
我们家乡,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民俗丰富。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民俗资源,为保护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四.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可让学生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        通过制作展示牌,展示资料图片,在校园内展览。
2.          撰写文章(小论文,调查报告,记叙文等),教师要积极向有关报刊推荐。
3.          制作“亲近家乡民俗”网页,上校园网。]
[活动反思]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4-18 11:18 最后编辑 ]

宜家 发表于 2006-4-18 10:52:40

RE:【转帖】小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实践活动

转自:南安市教育局网
                      《走进家乡民俗》综合实践课
                (天山中学,课程改革投稿)
    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里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和传统的习俗,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使人们逐渐淡化了节日的概念,也使很多关于节日的传说逐渐淡忘。

    为了让大家了解家乡的文化,唤起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12月17日初二年2班在晓丹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以“走进家乡民俗”为主题的综合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该班同学积极参与,收集到了许多家乡的传统节日以及在各个节日里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活动形式通过相声表演,猜灯谜、竖笛演凑等等来表现出各个节日里家乡的民情风俗。

    通过这次活动,目的想让大家更加具体地对家乡的传统节日和民情风俗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想让同学们在交流中感到快乐,体会到充足感和满足感。

    希望同学们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去感受家乡的民俗。

宜家 发表于 2006-4-18 11:15:00

RE:【转帖与反思】小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实践活动

      在小学、中学教育中,家乡民俗或本土民俗是否能看到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希望?问题是如何让这种希望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
    家乡民俗的情感唤起确实在于观察、实践和参与,还要能够留下深刻的幸福和欢乐的体验。不过所观察、实践和参与的需要是适合学生年龄和身份的,适合个人兴趣的,而且在当地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甚至自己有能力学习和演示的。
    我记得在自己小学的时候,奶奶常在树荫下用稻草编制鸡窝,暖和耐用;哥哥喜欢用芦苇叶子编成小船,放在池塘里漂浮,还用新绿的三菱草叶编成蝈蝈笼;姐姐们用芨芨草花瓣染红指甲,也常常一起跳皮筋、扔口袋;妈妈带着年幼的小妹坐在炕上用河北口音唱着:小白鸡儿,打呼噜儿,谁来啦?二姑父。捎来的嘛?捎来的肉。快点刷锅、快点做(zòu)!做熟啦,吃饱啦,把二姑父打跑啦!
    家乡民俗不是脱离家乡情境而刻意学习的东西,而是从父母祖辈延续到我们身上的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生产的技能,生产的工具,还是口头的吟唱,仪式的行为,各种游戏,这些民俗样式就在我们身边,也在我们的行为里。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4-18 11:19 最后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与反思】小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