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1:30:54

行走在山歌的故乡

春节期间,在梅州的几个县走马观花,感受了梅州客家山歌的文化生态。以下是一些照片。
大埔梅潭河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2-13 22:30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1:42:20

RE:发现梅州

三河坝,梅江、汀江在此汇合成韩江,大埔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如张弼世(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等人就是沿韩江顺流而下,一直漂洋过海来到南洋。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2-13 21:43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1:45:34

RE:发现梅州

张弼世故居,在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后面有一条江,张宅的后院有两个大码头。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2-13 21:47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1:54:31

RE:发现梅州

在梅县的松口镇,这里流传着松口刘三妹戏弄罗隐秀才的传说,并自豪地宣称“自古山歌松(从)口出”。松口也是一个大码头,在松江沿岸,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西合壁风格的建筑。松口山歌缠绵抒情,我更感兴趣的是这里的“过番歌”。
松口元魁塔,传说刘三妹经常在这里与过往的舟子对歌,旁边有两个巨大的水泥厂,笼罩在浓烟之中,暗淡了它的风采。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4-16 10:57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1:56:16

RE:发现梅州

松江旅社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2-14 09:53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00:32

RE:发现梅州

沿松江码头拾级而上,便是松江旅社。可以想象,多少客家男人从这离乡背井,漂洋过海,过番而去,远赴南洋和旧金山,又有多少客家妇女在此送别自己的男人。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3-18 00:04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03:56

RE:发现梅州

松口街道,中西合壁风格的建筑。可惜图片右边沿松江而建的老房子马上就要拆除了,据说是为了建防洪堤,大部分的居民已经迁走,街道冷冷清清。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3-18 00:04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06:24

RE:发现梅州

松口街道。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10:40

RE:发现梅州

在梅州地区,客家山歌演唱的生态发生了变化,但与江西兴国山歌相比,梅州客家山歌可以说依然繁盛,个中有很多原因,从松口镇来看,海外侨胞的喜爱是一个重要因素。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12:14

RE:发现梅州

台胞捐资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14:13

RE:发现梅州

香港人捐资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16:06

RE:发现梅州

从松口山歌元宵佳节演唱节目单中,可以发现这里的山歌演唱更接近原生态,其中有“半荤斋”山歌。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2-13 22:17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22:13

RE:发现梅州

在梅州地区,山歌依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春节期间,是山歌艺人最忙碌的时候,其中有的时候一天之内要走两场,每场人民币500元,兴宁市的钟柳红就是职业山歌手,这是钟柳红夫妻在兴宁井下村“登一公祠”搭档演出。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2-13 23:03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33:36

RE:行走在山歌的故乡

这一天是兴宁井下村一年一度的刘氏宗亲大会,据说有250席。我此前不知情,等我到场时,“太公饭”宴会基本上结束了,我只看到了壮观的饭碗。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2-13 23:05 最后编辑 ]

刘晓春 发表于 2006-2-13 22:38:45

RE:行走在山歌的故乡

元宵期间,在梅州客家人的习俗中,去年添丁之家要点灯,并举行赏灯仪式,大放烟花,大烧纸炮(鞭炮),让我大开眼界。
礼炮公司的礼炮,震耳欲聋,每次鸣炮时,我都要蒙上耳朵,担心耳膜被震破。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2-13 22:40 最后编辑 ]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行走在山歌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