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宗憲 发表于 2005-12-28 09:32:14

尋找形天的頭顱--談中國神話的欣賞入門

    《山海經》這本書,是歷來公認內容最豐富的神話典籍。在《山海經》的〈海外西經〉裡,記載著這麼一段故事:「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意思是說,形天跟天帝對抗,被天帝斬斷了頭顱,頭顱埋葬在「常羊之山」這個地方;但是形天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意志,雖然沒有了頭顱,形天的雙乳變成眼睛,肚臍變成了嘴巴,繼續拿著武器與天帝戰鬥。
    這是一則神話故事。有許多學者嘗試著從各種角度來理解這個故事,所以提出了很多種詮釋性的說明。但是這些學者大多都不否認,這則神話故事表現出一種堅毅不撓的奮鬥精神;甚至是一種永不屈服的頑強意志。
    我很喜歡這一則神話故事。從感性的觀點來看,「形天」可以是我們自己;而「帝」可以說是命運,也可以是我們所面臨的各種挫折或困境。形天的「與帝爭神」,就是我們與命運、挫折搏鬥的寫意式說法。其實「形天」這個名字本來就具有叛逆性。這個叛逆性,表現在對於現實生活的努力;而且,是一種積極性的努力。也許我們是被動的生活在自己不滿意的環境裡,但是我們可以主動的去尋求改變。改變自己,也改變別人,創作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而不會只是無奈的怨嘆。每次一想到這一則神話故事,我就會想到一段很有意義的話:「生活積極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生活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這是這則神話故事給予我的啟發。
    所以,每當有人問我說:「你那麼喜歡讀神話故事,到底是為了什麼?」我經常是回答說:閱讀神話充滿著尋找的樂趣;尋找什麼?尋找形天的頭顱。尋找形天的頭顱?也許我說得太玄了。其實,我的意思是:尋找我自己的頭顱,尋找我自己。

○什麼是神話?簡單的說,神話是一種以童真的思考方式,去理解、詮釋我們所面臨的世界,而產生的故事或者是話語。

    小女兒還沒有上幼稚園之前,曾經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天晚上,小女兒正在客廳和哥哥、姊姊玩耍的時候,突然吵著要到外面去走一走。大人們忙著準備晚餐,不想再帶她出門,於是告訴她說:「現在外面『黑媽媽』了,不可以跑到那裡去。」沒想到,已經走到門口的小女兒,聽到大人的警告,突然回頭說:「好哇,那我不要去『黑媽媽』那邊,去『白媽媽』那裡也可以。」這話一說出口,全家大人相視莞爾。
小女兒所說的話,是很有「神話」意味的。我懷疑小女兒已經有了是非黑白的判斷觀念。今天我們常常認為神話是荒誕不經的,或者認為神話是原始人類的專利品。事實上,神話的產生是建立在一種信以為真的思考與聯想之上。不但沒有年齡的限制,也沒有時代性的侷限。神話是一種思維的產物:可能是故事,可能只是一段話語。而這樣的故事或話語,通常是具有詮釋意義的。就像一開頭所舉的例子,小女兒一聽到「黑媽媽」,立刻把現實當中「媽媽」的母性形象附加上去,認為「黑媽媽」是一個人。這時「黑媽媽」的「黑」,當然是黑暗的概念。所以小女兒在幼稚的思考推理中,認為「黑」的既然不能去,那麼去相反意義的「白媽媽」那裡總該可以吧!小女兒所進行的是一種詮釋與思辨的考量。她相信大人所說的「黑媽媽」確實存在;同樣也認為「白媽媽」是存在的。也許在我們大人的認知裡,小女兒是誤解了大人的意思,「黑媽媽」只是方言「黑漆漆」音譯成國語。但是就小女兒而言,她真的這麼相信「黑媽媽」是一個人。
其實「神話」的基本概念就是如此。所以什麼是神話?簡單的說,神話是一種以童真的思考方式,去理解、詮釋我們所面臨的世界,而產生的故事或者是話語。在知識跟經驗相對有限的情況之下,我們試圖以現有的認知去詮釋或理解我們所不明就裡的事物時,往往就是產生的原因與時機。也許神話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就像是我們現在對於所謂的「外星人」的各種想像與說法,其實就是神話的想像所編織出來的神話故事、神話話語。「外星人」是大人或科學家的神話人物。也許未來有一天,我們真的見到了外星人,發現他們的長相、他們的生活型態,都跟我們現在所想的、所說的不相同,那麼未來的我們一樣會認為現在我們所相信的是荒誕不經的。
這樣說來,神話是不是就沒有什麼價值了?事實上絕非如此。

○神話擴大了我們的想像空間,也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啟示。同時為文學創作帶來飽滿的意象,為歷史發展找到追溯的基礎。

「神話」這個詞彙是一個外來語。在1902年,梁啟超先生首先使用「神話」這個新名詞以前,中文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語詞。這個詞彙出自日本的漢字;而觀念則是來自希臘文mythos(或是muthos),也就是英文的myth。然而經過百年來對於中國神話的各種研究,包括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甚至是從兒童教育的角度,目前「中國神話學」已經逐漸發展成一個獨立而多元的學科。
    以閱讀的眼光來看,神話是人在詮釋或說明所面臨各種現象的一種象徵、一種譬喻或是一種意象的話語。其中充滿了對於未知的想像,也充滿了對於現實的反映。例如,我們經常把神話分類為創世神話、自然神話和人文歷史神話。而創世神話包括了天地的開闢與人類的誕生這些內容。其中最主要的神話人物是盤古和女媧。
盤古生長於渾沌之中,他把陽清之氣高舉為天,把陰濁之氣落實為地,最後在垂死之際,以自己的身體化生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身上的微生物變化成人類。盤古以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反映出古人認為天地是由陰陽兩氣所構成的觀念。這是古代哲學在神話文學中的一種反映。盤古的垂死化生,則是突顯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奉獻精神;同時也有「四海一家」,不分彼此的廣闊胸襟。我們可以這麼想像:把我的生命,化作天地萬物,化成我的子子孫孫。這是一種何等崇高的生命意義。
女媧則是神話中的母親神。女媧摶捏黃土、舉繩甩土造人:親手捏製的土人,成為四肢健全、榮華富貴之人;被繩索甩成的土人,成為身體殘障、貧寒卑微之人。這似乎意味著人生本來就充滿著各種的不公平。但是當共工這個神把天給撞得歪斜破洞之後,女媧採煉精石,重新把天修補好,天地恢復正常的秩序。女媧一直守護著她的子女們,女媧並沒有放棄任何人。就算先天有什麼不公平,人也應該努力的扮演自己,努力的活下去。
其他像是自然神話中的牛郎織女,一方面告訴我們不能因為男女歡愛而怠惰生活,另一方面給予我們對於星辰天象的浪漫想像。像嫦娥奔月的悽涼、夸父逐日的悲壯,還有《山海經》中無奇不有的神話世界、嫘祖養蠶之類的文化創制等等。神話不但提供給我們超越現實的世界觀、宇宙觀,擴大了我們的想像空間;另外也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啟示。同時為文學創作帶來飽滿的意象,為歷史發展找到追溯的基礎。

○以生活來閱讀神話,尋找形天的頭顱,也尋找我們自己失去已久的頭顱。

神話是童真的;用童真的眼睛看世界,也用童真的心認識世界。所以小朋友可以閱讀神話,彷彿閱讀童話、寓言一般。大朋友也可以閱讀神話,那是一種生命歷練之後的超越,也是重新找回赤子之心的歸來。中國神話哪裡有?《詩經》、《左傳》、《國語》、《莊子》、《山海經》、《楚辭》,乃至於唐詩宋詞、民間文學的內容裡都有。其實應該這麼說,神話無所不在。不是連我的小女兒都說出了一則新創的神話嗎?
最後,借用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個句子:「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雖然我們的距離很遙遠,但是希望西王母的使者青鳥可以替我探看各位。這篇淺陋的短文,希望能引發大家對於中國神話的興趣,也希望能夠提供給大家閱讀時的一些參考。最希望的是,我們都能夠找回屬於自己「童真」。
---原載於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公訓報導』雙月刊

戈兰 发表于 2005-12-28 14:08:23

RE:尋找形天的頭顱--談中國神話的欣賞入門

请注明著作权人。

锺宗憲 发表于 2005-12-28 17:23:29

RE:尋找形天的頭顱--談中國神話的欣賞入門

本文作者正是不才
請指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尋找形天的頭顱--談中國神話的欣賞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