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宗憲 发表于 2005-10-17 08:27:45

台灣地區各大學開設與民間文學有關的課程

目前台灣地區各大學開設與民間文學有關的課程,有陸續增多的現象。以下簡單將手邊還不算全面的資料整理列出:(校名:科系名;課程名;必、選修)
台灣地區大學院校開設「民間文學」相關課程一覽表
(一)國立大學、師範學院
      中正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選修。
      中興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三年級選修。
      東華大學:中語系;民間文學專題;三年級選修。
      成功大學:中文系;俗文學;選修。
      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大學):通識課程;台灣民間文學;一年級選修。
      花蓮師範學院:語教系;民間文學概論;二年級選修。
(二)私立大學
輔仁大學:中文系;神話與民間文學;四年級選修。
      東海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選修。
      東吳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概論;二年級選修。
      文化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選修。
      逢甲大學:中文系;俗文學概論;選修。
      真理大學:台文系;台灣民間文學;選修。
      南台科技大學:通識課程;台灣民間文學;選修。
就開課的科系來看,幾乎集中在中文系,而且都是選修;就整個比例來看,或許數量也不算太多。但是花蓮師範學院(現已改制為花蓮教育大學)在1998年開設台灣第一所「民間文學研究所」,卻足以反映台灣地區民間文學研究風氣的新興現象。(台北大學設有「民俗藝術研究所」)
大體上來說,台灣地區大學院校開設民間文學課程或民間文學研究所,都是反映對於民間文學研究的重視與學術上的需要,各校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意識形態問題存在。例如林聰明先生所說的,俗文學的研究「要落實『中國文學史』課程的教學內容,達到雅、俗平衡」;林鶴宜先生也提出,俗文學教學應該「『本土』與『中國』並重」;都可見其學術研究與教學的客觀態度。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前所長、也是創所所長楊振良先生在論及該所研究方向時,特別提到兩個方向:(一)民族與鄉土的平衡;(二)此岸與彼岸的互動。很可以作為台灣在強調本土化、鄉土化的過程中,所應該具有的基本態度與認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地區各大學開設與民間文學有關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