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小轩窗 发表于 2005-9-28 20:33:38

[转贴] 德富芦花的秋天

德富芦花的散文总能把自然之美鲜活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他的散文,篇什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行文自然,语言晓畅而富音韵之美,精确描摹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晚秋初冬德富芦花



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这个时节的白昼是静谧的。清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感到寒凉。然而在白天,湛蓝的天空高爽,明净;阳光清澄,美丽。对窗读书,周围悄无人声,虽身居都市,亦觉得异常的幽静。偶尔有物影映在格子门上,开门一望,院子的李树,叶子落了,枝条交错,纵横于蓝天之上。梧桐坠下一片硕大的枯叶,静静躺在地上,在太阳下闪光。

庭院寂静,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鸟雀啄含后残留的南天竹的果实,在八角金盘下泛着红光。失去了华美的姿态,使它显得多么寂寥。两三只麻雀飞到院里觅食。廊椽下一只老猫躺着晒太阳。一只苍蝇飞来,在格子门上爬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内宅里也很清静。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都落叶了。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院内各处,升起了焚烧枯叶的炊烟,茶花飘香的傍晚,阵雨敲打着栗树的落叶,当暮色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如果是西行,准会唱几首歌的。暮雨潇潇,落在过路人的伞盖上,声音骤然加剧,整个世界仿佛尽在雨中了。这一夜,我默默独坐,顾影自怜。



月色朦胧的夜晚,踏着白花花的银杏树落叶,站在院中。月光渐渐昏暗,树隙间哗啦哗啦落下两三点水滴——阵雨,刚一这样想,雨早已住了。月亮又出现了。此种情趣向谁叙说?

月光没有了,寒星满天。这时候,我寂然伫立树下,夜气凝聚而不动了。良久,大气稍稍震颤着,头上的枯枝摩戛有声,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片刻,乃止。月光如霜,布满地面。秋风在如海的天空里咆哮。夜里,人声顿绝,仿佛可以听到一种至高无上的音响。
[ 本帖由 梦回小轩窗 于 2005-9-28 20:36 最后编辑 ]

夏敏 发表于 2005-9-28 21:11:39

RE:[转贴] 德富芦花的秋天


    谢谢小轩的帖子.

    德富芦花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日本作家.我常常复读他的<自然与人生>.他的写作与我们的汉语写作有相似之处,但他更多带给我们独特的表述,那是日本文化心态的呈现.同时,也能从中看到基督教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他是一个谦卑的,能反思的日本作家.这种品格是他的许多同胞所不具备的.
   
    德富芦花的作品是典型的"日式情调",可取处颇多:细腻,温婉,写景如同示画,有很好的捕捉自然美的眼力和工夫.这很日本民族个性有很大关系.同时,这样的写法也受日本俳句影响有关,追求短小,精致,细腻.人在物象中像是受到了它们的感召似的.

    中国传统写景的成功作品,却多少有点"人事"的情怀,说的是景,展现的是人心.景为人心的某些道道服务,即文以载道,天合于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国人的"人气"要多点,而德富芦花的作品则没有那么多"人世间"间的味道,他比中国类似的文学写家要单纯得多.单纯,是我们要学习他的地方.

    所以道德传统的中国文章总是以温情脉脉的人情味彰显其文学世界,而继承日本文学传统的德富芦花,却更有点不失人间烟火的味道.二者可以说各有短长的.

风儿 发表于 2005-9-29 14:02:03

RE:[转贴] 德富芦花的秋天

    还是夏老师品的深刻,受益非浅!! :)

露珠 发表于 2005-9-29 14:04:45

RE:[转贴] 德富芦花的秋天

俺也学习学习:):)

婴宁 发表于 2005-10-20 23:42:26

RE:[转贴] 德富芦花的秋天

看到唐诗宋词的韵味,天合于人的味道--人世间的味道与禅的味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 德富芦花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