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in 发表于 2005-6-18 03:56:37

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能否从沉寂中走出来

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能否从沉寂中走出来
www.folkcn.org2005-3-1 14:03:43    作者:来源:民间中国

--------------------------------------------------------------------------------

伍家沟村村貌

  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同时,究竟应该怎样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间文化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如何让口头民间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存,不消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被誉为“中国民间故事半坡遗址”、“荆楚文化的活化石”,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今渐渐沉寂了

  伍家沟故事村位于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该村有700多人,村民们以能说几十上百个民间故事而闻名,其中有“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称的罗成双,肚子里装着2000多个故事。村里不但故事多,而且也是歌谚语、谜语、歇后语的密集地带,1981年以来,在民间文学家李征康的挖掘下,对伍家沟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伍家沟民间故事集》一、二集(每集均有80万字),《伍家沟村民间歌谣集》一册,三百八十首民歌。伍家沟故事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间故事的半坡遗址”。

  1991年,新华社向全世界发了伍家沟村的消息报道,全国数十家报刊登了伍家沟故事村的消息文章。

  199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了伍沟村的情况。

  1993年,日本学者加藤千代一行四位专家教授,专程到伍家沟村访问,写下了“日本民间故事的源头在中国”的题词。
  1994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伍家沟村民间故事进进行了实地考察,给予了极高的平价评价。

  2001年,中国文化部授予伍家沟“中国民间故事村”荣誉称号。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它的特殊性,伍家沟并没有被开发成旅游项目,只是供人们研究其文化积淀及特色。如今,渐渐沉寂了。

  2004年12月初,笔者来到伍家沟村采访,从六里坪镇出发,越过官山河,近12公里的土路,汽车摇摇晃晃地走了大半个小时。走进伍家沟村故事堂,堂内摆満了各级领导及专家到村里的图片展览。当多年村支书的李天有是一个40多岁的汉子,他简要地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后说:“讲故事能教化人,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村里这些年来,社会治安一直很好,人们遵纪守法,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故事能启发小孩积极向上勤奋好学,伍家沟村年年都有考上大学的,其中有个学生叫伍东瑞,高考作文得了满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科技大学,现在在新加坡留学”。“我在村里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把青春都给献给了伍家沟村的故事事业,但是从90年代末以来,来我们村的渐渐人少了,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讲故事的老人已过世了不少,现在会讲故事的只有一二十人。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在家里的接班人年青人也不会讲故事,现在故事真有点青黄不接了。”李天有忧郁地说,“如果再这样下去,伍家沟故事村这块牌子不一定能保住。”我们到村里转了转,想找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还真难。

  故事村为何沉寂了

  六里坪镇党委书记张海涛:作为口头的活态文化,应该存活在故事传承人的讲述活动中。因此,传承人维系着故事的“兴衰”。老一辈的故事家陆续去世,传承人是受社会生活风习的浸染和制约的。文化冲击问题不能回避,随着伍家沟村封闭的生活状态一天一天被打破,尤其是村里广播电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的转型,伍家沟人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这些都消解了讲故事的氛围。以前农户没有电视,讲故事是他们主要的文娱活动,但现在村里家家都有了电视机,很多农户都盖了楼房,买了摩托车,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故事的传承确实面临着一个难题。村里意识到这个问题,原来在小学里每周有一节故事课,还在学校间进行讲故事比赛。然而,似乎并没有产生新的小故事将来家,而且学校的活动也日益散淡了。小孩子们大多数都被电视所吸引,对明星如数家珍。再就是开发经费没有着落,1986年,中国文化部和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提出对中国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进行挖掘整理,被称之为“中国民间文学三大集成”。国家拔有专项经费,90年代以后,国家不再拔专项经费了,研究挖掘整理资金问题非常困难,更不用说解决伍家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了。

  有专家说,导致现代社会民俗变质的根本性原因,乃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渗透。生活内容与生活方式是讲故事的大背景,而谁又能阻止这个大背景的改变呢?谁又能阻止故事村人对开放的新生活的追求呢?

  “交通问题是是制约伍家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汉十公路到村里12公里路是土路,窄是小事,这几年村里的桔子发展很快,大车小车进来拉桔子把路压的很,稍微下点雨,车子就进不来,就是晴天,小轿车也开不进来,谁愿意来?”李天有说。  

  民间口头文学的历史价值弥足珍贵,抢救性地保护非常必要,故事村不能消失了

  2004年,《伍家沟民间故事集》中有一篇故事叫《牵牛星与织女星》被选编到日本出版的儿童读物中,用中、日、韩三国文字出版,向全世界发行,这是否充分说明伍家沟故事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呢?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守华说,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长存不衰,甚至在那些因受现代文化冲击而使口头叙事传统一度中断的西方国家,听讲故事又呈现出东山再起的趋势。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研究员、民俗家韩致中在<伍家沟民间故事集>第一集序言中写到:我说伍家沟村是民间文化的“半坡遗址,不过是一个比喻,而伍家沟所积存下来的民间文化,竟是如此丰厚,有的甚至含有悠久的历史基因,以至于使人难免产生这样的联想,伍家沟村是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民间文化代表,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背景。伍家沟的民间文学不仅价值高,而且特色浓,其中的大部分是各地都有的,但它们所使用的地方口语非常地道,土色土香;有的故事情节也落地生根,发生了变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民间文学的“这一个”。伍家沟故事作品比例之大,质量之高为外地所罕见,简直可以谙它的顶梁柱、压轴戏,为之平添了许多辉煌。总的来说,伍家沟的民间文学作品特色是:朴实、地道、稚拙、原始,不仅地方特色浓郁,民间风貌醉人,有较高的文艺欣赏价值。在加速现代化进程 的同时,究竟应该怎样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间文化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今天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是大山中的一块璞玉,泥沙中一个未经提炼的金快,它的作用与价值,正有待发挥,但愿它能像武当道教文化一样,永放光彩。
  
  丹江口市文联主席高飞:伍家沟的故事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很大的,把放在世代的大背景下来看,伍家沟民间故事村不仅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武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武当文化的一个交汇点,闪光点,放在水都文化的大背景下,是丹江口市整个山水文化的一颗明珠,文化的价值是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丹江口市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比较深,如不及时保护,实在是太可惜了。

  让中国民间故事村走向世界

  中国民间文学家李征康:故事村就要抓故事,要想让伍家沟村不沉寂,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从故事入手。文化的积奠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可以这样说,六里坪镇正因为有了伍家沟故事村,才使六里坪镇成为全国的明星乡镇。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这个城市就没有灵魂。纵观全国几个有名气的城市,都是抓文化发展起来的,伍家沟必须从抓文化入手,完全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写论文的基地等等,开发的前景可以说是非常广阔。现在发掘的新故事,完全可以再出版一本书,有新故事,就解决了故事青黄不接的问题,故事的生命力很强,很多故事流传了几千几百年,不应该随着时间而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先解决几个为什么,外地客人为什么到伍家沟来玩?玩什么?看什么?吃什么?“不能丢了文化来只抓钱,”干部要解放思想,凭什么招商?今天去是哪几个人讲故事,明天去还是哪几个人讲故事,而且讲的都没有任何变化,怎么行?伍家沟故事村的开发保护就好比蒸馒头,要蒸好必须得30分钟上气,现在只蒸了25分钟就不加火了,怎么能行?六里坪境内还有秦香莲故居,秦家楼古戏楼等,和伍家沟联系起来,和武当南神道下的民歌村吕家河联系起来,前景广阔得很。

  丹江口市文联主席高飞:深圳原来有什么文化品牌?他们把“锦绣中华”搬去了,把“欢乐谷”搬去了,建立了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四大景点,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文化味,而且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风景点,去深圳不去看这四个景点就好象没有到深圳一样。开发文化必须要和旅游产业挂钩,伍家沟、吕家河是武当山的两颗明珠,两个要携手,联手发展,协同发展,要和武当山旅游联系起来,打响“中国南方故事村“、”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两块牌子,是汉民族的史诗,做为一个特色旅游项目来开发,搞一个中国民间口头文学展览馆,民俗文化展览馆(乐器),把故事 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形象化。不仅要在汉十路上重新修大门牌坊,而且还要在民间文化进课堂,开展学术研讨,进课堂,大讲赛等,在官山汉十路口要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使到伍家沟村游玩的人有听的、有看的、有玩的、有带的。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开工,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丹江口水库山水一体化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丹江口市建设湖北省旅游经济强市的条件已经具备,伍家沟是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郧阳师专党委宣传部部长、伍家沟文化研究所所长聂在艮:讲故事要讲出实惠来, 讲出故事性,也就是民俗性,以民间故事来体现民俗,旅游上要把自然山水游和文化历史游两大类结合起来。把故事 用雕刻、绘画、舞蹈表现出来,突出自然性,原始生态性。

    伍家沟村的沉寂也引起了丹江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11月2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新萍带领宣传、旅游、文化、规划、林业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伍家沟村,就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潘新萍说,民间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要站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挖掘和发挥它的社会价值,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之路。做好伍家沟故这篇大文章,首先应打响中国民间故事村的品牌,找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走启动、规划、逐步建设的路子。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继续加强对民间故事村的文化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对该村的旅游经济开发工作作统一的规划,大力培育农民的旅游经济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和旅游观光农业结合起来,

       丹江口市已将伍家沟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做,解决制约该村发展最大的瓶颈问题,市里将通村柏油路建设列入其中,公路全长11.5公里,2004年春,镇里统一组织扩宽了路基,至2004年冬已浇筑水泥路面5.6公里,今年春天即可浇筑完毕,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到伍家沟就可晴雨无阻了。

  六里坪镇党委书记张海涛表示,在到伍家沟的通村水泥路面完成后,镇里将重点改善故事村的硬、软环境建设,包括修缮故事堂、组建伍家沟民间故事讲说团、成立伍家沟民间故事研究会、每年举办故事节、制定伍家沟村开发整体规划、建设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伍家沟渡假村、开发农家乐等,最终将伍家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联:湖北省丹江口市委宣传部 陈华平 邮政编码:442700 电话:0719-6811347

 

品三 发表于 2005-7-10 23:23:35

RE: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能否从沉寂中走出来

村里有个姑娘叫阿娇,长的好看又善良。
我要接你到城里来,住在金屋里。
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我想到了你未来的下场。

张礼敏 发表于 2005-9-24 18:24:45

RE: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能否从沉寂中走出来

呼呼,黑色幽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能否从沉寂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