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y 发表于 2004-10-15 22:52:10

请教各位大侠:彝族女性中现在还实行“换裙礼”吗?

因授课需要,我在网上找到一些关于各民族成年礼的资料。其中有关于彝族“换裙礼”的。我不指导这些资料是否真实,为防误人子弟,提请教诸位,请不吝赐教!在下先行谢过各位!现将原文转录如下:

成年礼:彝家少女走向成熟的标志

成年礼,是四川凉山彝族少女走向成熟的标志。彝家少女进入成熟时期,都要举行一项既秘密、又热闹的“沙拉洛”仪式,意即换童裙。凉山彝族妇女把换童裙和出嫁视作女性一生非同小可的两件大事,从不等闲视之。换童裙的年龄,一般因人而异,大多在15岁到17岁之间,多在单岁。具体时间由其母亲掌握,具体日子必须请老年人推算吉日佳期,一般由母亲或长辈妇女主持,并只请女亲戚、女友和老年妇女参加。

换童裙仪式有3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改变发式。以前梳独辫垂于脑后,以后头发顶际中分两股,在耳后梳成双辫,再戴上头帕,额前用少许水打湿抹光,整齐发亮,以示少女的秀丽端庄。二为裙式改变。换裙前的童女穿浅色,一般为红白两色二截童裙,裙边镶有一粗一细的两条黑布边。换裙后穿的是上中下3截相连,中截为黑色或蓝色的成年百褶裙。三为耳饰穿戴。换裙前的童女以耳线为饰,换裙后的将旧耳线取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换裙仪式结束后,家里就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富裕户要杀猪宰羊,大宴宾客;穷户至少也要杀只鸡,酿制一桶甘醇的泡水酒来招待亲邻。

换童裙之后,就意味着女孩已进入少女时代。从此以后,她们可以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赶集、唱歌跳舞,节日期间抛头露面,寻找意中人,可与相中的青年男子谈情说爱。(杨德华 文/摄影 )

人民日报2003年11月10日

巴莫曲布嫫 发表于 2004-10-16 23:09:44

RE:请教各位大侠:彝族女性中现在还实行“换裙礼”吗?

据我所知,情况基本是这样,虽然报道过于简略。89年我就写过一篇不算太短的文章发在Nexus (《桥》)上,后来在义诺彝区的女性社会中做过相关的调查,采录过仪式歌,又写过一些文字。

在大小凉山和滇西北彝族山地社会的民俗生活传统中,“沙拉洛”仪式可谓把人的生理成熟纳入了社会的范畴,赋予女性成年以丰富的文化意义,传达着彝族山民生活的规范和对人生的理解,在我国至今流存不多的成年礼中还算是一个典型的。

“沙拉”即童裙,“洛”即换;“沙拉洛”(又作“沙拉勒”)更严格地说是“换童裙仪式”。不过这个仪式本身的社会功能远比这则新闻报道要复杂且深厚,尤其是有的地方还同时伴有“假婚”。这个仪式不仅对女孩本人重要,对她的家庭、她的兄弟们也重要,对其他男子的社会行为及其相关规约也是非常有意味的。巴莫阿依在其《凉山彝族山民的仪式生活》一文中也有过较全面的论述,好像发在《民族艺术》上,刊期记不住了。

另外,换裙的岁数当为13、15、17岁,要看女孩初潮的情况来定,但必须是单岁(婚礼也必须在女方单岁时进行,凉山彝族多虚1岁)。

还有不要一概而论:不是每一位彝家女孩子都要经历这个成年仪式,如大多数城里的女孩包括我;也不是凉山的每一个地方都还保持着这种“换裙礼”,如我的老家越西。传统毕竟处在急剧的变迁中……不过,这些年也出现了一种“复兴”:比如假借这个仪式作所谓的民俗表演来招揽游客,而不管扮演者的实际身份和年龄。这个情况我在凉山也见过,手上有“证据”。

我非常喜欢这个仪式上姑娘们以“对歌”方式演唱的“沙拉布曲拔佐”(换裙歌)。“沙拉”即短裙,“布曲”即长裙,“拔”即换,“佐”即对歌之意,直译为“换裙歌”。凉山研究彝族文化的朱叶老先生早年做过整理,也非常不错的。

如果您要用于“授课”,我想应尽量查阅相关的民族志资料和学术研究,而不要仅仅依据“新闻报道”。比如说这则报道就有不确切的地方:“一般由母亲或长辈妇女主持,并只请女亲戚、女友和老年妇女参加。”实际上,主持仪式的一定是一位儿女双全、长相端正有福、家庭和睦、能干利落的中年妇女,母亲不能做主持人;仪式只容许女性和儿童参加,也就是说小男孩可以参加的。再如,“换童裙之后,就意味着女孩已进入少女时代。”这恰恰错了,应当是“告别”少女时代进入成年。

仪式中最主要的程序是服饰装束的改变:一要为姑娘改变发式,将童年时期垂于脑后的一根独辫子分开梳成双辫,盘在长方形头帕上;二要将姑娘耳垂上红色的耳珠、耳贝串或耳线换成银光闪闪的耳环(未成年的女孩是绝对不能戴耳环的);最后,将两节的“沙拉”童裙换成三节的“布曲”成年百褶长裙。发式服装的改变象征着姑娘完成了从童年到成年这一人生的转折,标志着姑娘生理的成熟和社会的成年。仪式本身就是这种人生未成年与成年的分界。

见您引述的文章后还有“摄影”二字,不知“现场”是不是真实的民俗生活事件?


[ 本帖由 巴莫曲布嫫 于 2004-10-17 00:34 最后编辑 ]

巴莫曲布嫫 发表于 2004-10-16 23:50:53

RE:请教各位大侠:彝族女性中现在还实行“换裙礼”吗?

巴莫曲布嫫 于 2004-10-16 23:09 写道:
见您引述的文章后还有“摄影”二字,不知“现场”是不是真实的民俗生活事件?
......

去人民网查过了。

报道中用的照片应该是在美姑拍的(从当地的女子服饰一眼就能看出),但我怎么看也不像是真的“沙拉洛”事件:一则背景是彝家婚礼上的“迎亲棚”(应该出现在新郎家的场院外),二则帮着梳头、分辫的姑娘中有一人手上拿着的圆盘状头帕不是成年姑娘应当戴的方形头帕,而是“新娘”在结婚时的专用头饰,这只是在进入夫家前的换装过程中才会出现在迎亲棚中的。因此,我觉得那是一个婚礼场面,而非成年礼。

除非这是一个将“沙拉洛”(成年礼)与“西玛席”(婚礼:迎亲)整合为一体的仪式活动。美姑有这个习俗。即使这样,“沙拉洛”(成年礼)也不应该出现在新郎家这边,而必须在新娘家进行的。

这个报道中的照片不能用于说明成年礼。

meily 发表于 2004-10-17 21:48:15

RE:请教各位大侠:彝族女性中现在还实行“换裙礼”吗?

谢谢巴莫老师!没想到您这么快就回应了,而且这么详尽,我真长见识。我是李鹤的同学王秀梅。多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各位大侠:彝族女性中现在还实行“换裙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