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cheng-liu 发表于 2004-10-5 08:34:17

[转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关 家 铮
(山东大学图书馆,济南,250100)

摘要:本文首次论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并将其俗文学研究资料进行了全部的篇目列入和整理、略录,旨为俗文学研究者及俗文学研究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华北日报、俗文学、研究。

五四运动以后,文学艺术工作者们对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兴趣日趋浓厚,许多学者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渐开始对存世的俗文学资料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至三十年代郑振铎先生《中国俗文学史》一书出版,一门新的学科——“中国俗文学”才被学术界广泛传播和认同,标志着中国“俗文学”学科的正式确立。由此,俗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一段相当辉煌的日子,对于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进入四十年代后,俗文学研究在香港、上海、北平几家主要报刊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出现了五种俗文学研究周刊,更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情势。
俗文学以定期刊物的姿态出现,开始于香港的《星岛日报》,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春天,由戴望舒先生主编,连续出刊了四十三期,在同年的十二月六日停办(1)。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赵景深先生在上海首先主编了《神州日报》的《俗文学》周刊(2);其后又主编了《大晚报》的《通俗文学》周刊和《中央日报》的《俗文学》周刊(3),三种俗文学周刊的出版,使俗文学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后被研究者统称之为“沪字号” 俗文学周刊。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当时北平的俗文学研究者联合起来,又创办了《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这一周刊的创办出版,使俗文学研究在北方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园地,其后被称之为“平字号” 俗文学周刊。
《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由傅芸子、傅惜华主编。创刊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七月四日,栏目为“俗文学 胡适题”,每星期五出版,刊载在《华北日报》第六版或第八版,每期五栏,三至四、五篇文章,约六千字,共编了七十四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停刊,历时近一年半。所发表大量的俗文学研究文章,执笔者大多是研究小说、戏曲、曲艺的专家,其内容相当丰富,凡有关小说、戏曲、说唱文学、民间文学的均有刊载。文章的篇幅长短虽各异,既有长篇连载,也有短文,但所考论,立足证实,大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甚至部分论文,至今尚能保持着作为开拓性论著的学术价值。这予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继续的深入研究参考,是有一定助益的。
《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自出版以来,一向无人提及其全部内容,及系统的详细收集、整理。这一情况,正如马幼垣先生1982年在<香港星岛日报俗文学副刊全目——附解题>一文论及戴望舒先生所主编《俗文学》周刊时所述:“这种资料的奇罕,固然因为它们是难以保存的报纸副刊,更因为它们是四十年代这个大动荡时期的报纸副刊。现在事隔几十年,除了吴晓铃、赵景深、施蛰存等三位前辈外,己难追查何人尚有剪存。况且1937年至1949年,正是中国学术论文记录做得最差的一段时期,处处空白,最近见到的港版《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二编》(香港:三联书店,1980年),虽然基本上弥补了此一缺陷,工作还是做得不够理想。几种俗文学副刊中的论文一篇也没有收进。一份完整记录的必要,自不待言。”现在距马幼垣先生所述又过了二十年,情况基本未改变多少,吴晓铃、赵景深两位先生都已故去,这样详尽了解俗文学副刊情况的人就更少了(4)。笔者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近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查检家中的俗文学资料,较系统的收集、整理出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为此,现在即将该刊全部文章篇目列出并对部分文章略作叙录如下:

第1期 1947.7.4. 星期五
孙楷第 《 释<录鬼簿>所谓“次本” 》(上)
吴晓铃 《 关于俗讲考也说几句话——就正于向觉明先生》(上)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一)》
第2期 1947.7.11. 星期五
孙楷第 《释<录鬼簿>所谓“次本” 》(下)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二)》
二西(郑振铎) 《明抄本<列国志传>之发现》
石堉壬 《书评:<西南采风录>》
《 出版消息 (三则) 》
第3期 1947.7.18. 星期五
王重民 《敦煌本懂永变文跋》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 (三)》
二西(郑振铎) 《新刊评介 (三则)》
第4期 1947.7.25. 星期五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 (一)》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 (四)》
第5期 1947.8.1. 星期五
赵万里 《金元素事迹考》
仲涵(傅惜华) 《 “ 快书”概说》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 (二)》
第6期 1947.8.8. 星期五
俞平伯 《读<红楼梦>随笔二则》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一)》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 (三)》
第7期 1947.8.15. 星期五
郑 骞 《明刻本<南北宋传>》 (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二) 》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四) 》
第8期 1947.8.22. 星期五
王重民 《敦煌本王陵变文跋》 (上)
郑 骞 《明刻本<南北宋传>》 (下)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三) 》
第9期 1947.8.29. 星期五
王重民 《敦煌本王陵变文跋》 (下)
绿依(杜颖陶) 《万花堂——通俗故事掇拾之一》
叶德均 《凌蒙初事迹系年(五) 》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四)》
第10期1947.9.5. 星期五
李啸仓 《宋元灵怪平话——<醉翁谈录>所载话本目考证之一》(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五) 》
关德栋 《“满汉兼”的子弟书》
第11期 1947.9.12. 星期五
吴晓铃 《关于俗讲考也说几句话——就正于向觉明先生》 (下)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六) 》
李啸仓 《宋元之灵怪平话——<醉翁谈录>所栽话本目考证之一》(中)
第12期 1947.9.19. 星期五
孙楷第 《宋朝的傀儡戏和影戏》 (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七) 》
李啸仓 《宋元之灵怪评话——<醉翁谈录>所载话本目考证之一》
第13期 1947.9.26. 星期五
孙楷第 《宋朝的傀儡戏和影戏》 (下)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八) 》
二西(郑振铎) 《<螃蟹段>满汉兼子弟书跋》
李啸仓 《宋元之灵怪平话——<醉翁谈录>所载话本目考证之一》(下)
第14期 1947.10.3. 星期五
郑 骞 《辨今本<东墙记>非白樸作》(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九) 》
阎万章 《说<竹林寺杂剧>》
第15期 1947.10.10. 星期五
吴晓铃 《跋 <竹林寺杂剧> 》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 》
郑 骞 《辨今本<东墙记>非白樸作》(下)
第16期 1947.10.17. 星期五
李啸仓 《释“银字儿” 》 (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一) 》
傅芸子 《<燕居笔记>里的明人传奇文——读稗新札之一 》
第17期 1947.10.24. 星期五
李啸仓 《释“银字儿” 》 (中)
傅惜华 《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二) 》
贾天慈 《子弟书作者鹤侣氏姓氏考》
第18期 1947.10.31. 星期五
孙楷第 《吴承恩事迹交游考证序》
李啸仓 《释“银字儿” 》 (下)
第19期 1947.11.7. 星期五
叶德均 《<金仁杰东窗事犯>非小说》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三) 》
奉宽遗稿 《清初之翻译<三国志>》
郑 骞 《打董达与打韓通》 (上)
第20期 1947.11.14. 星期五
刘修业 《考<花草粹编>和吴承恩的关系》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四) 》
郑 骞 《打董达与打韓通》 (下)
第21期 1947.11.21. 星期五
吴晓铃 《<今乐考证>与<今乐府选>撰集年代初考》(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五) 》
李啸仓 《<裴度还带>杂剧的作者》 (上)
第22期 1947.11.28. 星期五
李啸仓 《<裴度还带>杂居的作者》 (下)
吴晓铃 《<今乐考证>与<今乐府选>撰集年代初考》 (下)
第23期 1947.12.5. 星期五
赵景深 《来凤馆精选古今传奇》
刘保绵 《小说中的二郎神》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六) 》
第24期 1947.12.12. 星期五
吴晓铃 《故事的巧合与转变——俗文学研究方法论之一》 (上)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七) 》
傅芸子 《<僧尼孽海>——读稗新札之二》
第25期 1947.12.19. 星期五
吴晓铃 《故事的巧合与转变——俗文学研究方法之一》(下)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八) 》
刘保绵 《“提破”“捏合”》
第26期 1947.12.26. 星期五
绿依(杜颖陶) 《山歌》
傅惜华 《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 (十九) 》
刘保绵 《风吹轿儿》
第27期 1948.1.2. 星期五
朱自清 《歌谣里的重叠》
沈宝基 《法译庄子的故事与服尔德》(上)
刘保绵 《风吹轿儿》 (续)
第28期 1948.1.9. 星期五
绿依(杜颖陶) 《别具风格的<药性巧合记>戏文》
沈宝基 《法译庄子的故事与服尔德》(下)
韩 斋 《关于<龙图公案>》 (上)
第29期 1948.1.16. 星期五
吴晓铃 《说“三十六髻”——古剧杂考之一》(上)
韩 斋 《关于<龙图公案>》 (下)
《出版消息(一则) 》
第30期 1948.1.23. 星期五
李啸仓 《“院么”解》
吴晓铃 《说“三十六髻”——古剧杂考之一》 (下)
五石(蔡五石) 《冯梦龙之生平》
第31期 1948.1.30. 星期五
杜颖陶 《<脱空宝卷>考》 (上)
叶德均 《黄丸儿——院本旁证》
秣陵生 《梁任公的俗文学观》
第32期 1948.2.6. 星期五
五石(蔡五石)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上)
杜颖陶 《<脱空宝卷>考》 (下)
李啸仓 《宋元之烟粉评话——<醉翁谈录>所栽话本目考证之二(一)》
第33期 1948.2.13. 星期五
五石(蔡五石)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 (下)
仲涵(傅惜华) 《<捧腹编>——古笑话与俳谐文总集之一》
李啸仓 《宋元之烟粉评话——<醉翁谈录>所载话本目考证之二(二) 》
埙 《画衣》
第34期 1948.2.20. 星期五
杜颖陶 《北宋元宵景事与戏曲调名之关系》
李啸仓 《宋元之烟粉评话——<醉翁谈录>所栽话本目考证之二》(续完)
绿依(杜颖陶) 《 <滚楼> 考》
五石(蔡五石) 《“祗侯人” 》
第35期 1948.2.27. 星期五
吴晓铃 《青楼集作者姓氏考辨——元剧杂考之一》
仲涵(傅惜华) 《“梨花大鼓”概说》
第36期 1948.3.5. 星期五
杜颖陶 《“踏摇娘”究竟是什么》 (上)
秣陵生 《讽刺山人的小说》
休 休 《<张协状元>戏文里的“忔戏”与“超烘” 》
埙 《“转韵腔” 》
第37期 1948.3.12. 星期五
傅惜华 《 辨<番合钏>鼓词非明人作》
李啸仓 《“艳段”考 (一) 》
五石(蔡五石) 《琵琶记》
杜颖陶 《“踏摇娘”究竟是什么》(下)
第38期 1948.3.19. 星期五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录要》(上)
李啸仓 《“艳段”考 (二) 》
仲涵(傅惜华) 《“西河大鼓”概说》
芸(傅芸子) 《 新书评介:<文史杂志---俗文学专号> 》
第39期 1948.3.26. 星期五
傅惜华 《番合钏》鼓词之集唱本名目》(上)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录要》(下)
李啸仓 《“艳段”考 (三) 》
芸(傅芸子)《王伯良别毛允遂诗》
第40期 1948.4.2. 星期五
杜颖陶 《说“倒刺” 》
傅惜华 《<番合钏>鼓词之集唱本名目》(下)
李啸仓 《“艳段”考 (四) 》
第41期 1948.4.9. 星期五
吴晓铃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质疑》 (上)
李啸仓 《“艳段”考 (五) 》
第42期 1948.4.16. 星期五
赵景深 《 韩小窗的<滚楼>》
吴晓铃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质疑》(中)
李啸仓 《“艳段”考 (六)》
第43期 1948.4.23. 星期五
平伯(俞平伯) 《新编<彝陵梦>序》
吴晓铃 《<六十种曲纂刻人质疑>质疑》(下)
芸子(傅芸子) 《几种罕见的明人戏曲》
绿依(杜颖陶) 《三乡题》
第44期 1948.4.30. 星期五
孙楷第 《<南冠集>诗选》
仲涵(傅惜华) 《“坠子”概说》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一) 》
休 休 《关于<竹林寺>的一点》
芸子(傅芸子) 《几种罕见的明人戏曲》 (续)
第45期 1948.5.7. 星期五
杜颖陶 《说“破子” 》
仲涵(傅惜华) 《“梅花大鼓” 》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二) 》
第46期 1948.5.14. 星期五
杜颖陶 《庄周的故事 <蝴蝶梦><劈棺><叹骷髅>》(上)
仲涵(傅惜华) 《“梅花大鼓” 》 (续)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三) 》
第47期 1948.5.21. 星期五
孙楷第 《释“上下”——<水浒传>中之——称谓》
杜颖陶 《庄周的故事 <蝴蝶梦><劈棺><叹骷髅>》(下)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四) 》
第48期 1948.5.28. 星期五
傅惜华 《<聊斋志异>与子弟书》 (上)
云 君 《灰骨匣——<醉翁谈录>话本名目小考》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五) 》
第49期 1948.6.4. 星期五
吴晓铃 《俗文学者的供状》
傅惜华 《<聊斋志异>与子弟书》 (中)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六) 》
第50期 1948.6.11. 星期五
杜颖陶 《<薛家将>故事的演变》 (上)
李辰冬 《<小说林>小说的片貌》 (七)
仲 涵 《端阳节之小曲》
第51期 1948.6.18. 星期五
吴晓铃 《我们应再检讨》
杜颖陶 《<薛家将>故事的演变》(中)
傅惜华 《<聊斋志异>与子弟书》(下)
第52期 1948.6.25. 星期五
隋树森 《校读小山散曲杂记》
杜颖陶 《<薛家将>故事的演变》 (下)
傅芸子 《隐喻的谚语和风人体诗——明代两种谚语辑录珍籍的介绍》(上)
第53期 1948.7.2. 星期五
郑 骞 《吴臞安的绝笔》
傅芸子 《隐喻的谚语和风人体诗——明代两种谚语辑录珍籍的介韶》(下)
绿依(杜颖陶) 《<玲珑塔>与<百山图>》
第54期 1948.7.9. 星期五
杜颖陶 《关于薛丁山征西的故事》
五石(蔡五石) 《沈鸟儿画眉记》
叶德均 《释“常卖” 》
绿依(杜颖陶) 《<玲珑塔>与<百山图>》
仲涵(傅惜华) 《“莲花落”概说》 (上)
第55期 1948.7.16. 星期五
王重民 《干将的故事》
仲涵(傅惜华) 《“莲花落”概说》 (下)
休 休 《“京娘怨”本事考》
第56期 1948.7.23. 星期五
吴晓铃 《王和卿及其幽默作品》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上)
杜颖陶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高鹗之外至少还有一个人》
第57期 1948.7.30. 星期五
王重民 《许由的故事》
杜颖陶 《二黄的起源及其和“宜黄”“四平”的关系》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中)
第58期 1948.8.6. 星期五
孙楷第 《“南冠集”诗选》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三) 》
杜颖陶 《近代武侠小说的起源》
吴晓铃 《新刻今古传奇——念瞿室所藏珍本戏曲小说题记》
第59期 1948.8.13. 星期五
王重民 《荆轲刺秦的故事》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四) 》
关德栋 《<升官图>——记满汉兼子弟书之一》
嘿斋(吴晓铃) 《书评:<全元曲>》
第60期 1948.8.20. 星期五
吴晓铃 《朱自清先生和俗文学》
秣陵生 《刘继庄论小说戏曲》
杜颖陶 《施世纶与唐三藏——通俗小说卮谈之一》
第61期 1948.8.27. 星期五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
清 商 《双龙珠》
仲涵(傅惜华) 《“乐亭大鼓”概说》
第62期 1948.9.3. 星期五
沈宝基 《谈歌谣中的晦涩成分 (一) 》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 (中)
五石(蔡五石) 《刘凤叔批钦定曲谱録要 (五)》
第63期 1948.9.10. 星期五
休 休 《英雄槩传奇中的一颗珍珠》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三)》
沈宝基 《谈歌谣中的晦涩成分(二)》
第64期 1948.9.17. 星期五
吴晓铃 《跋胡适之先生所藏抄本<救母记>曲本》
沈宝基 《谈歌谣中的晦涩成分(三)》
休 休 《“塞孤” 》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四)》
第65期 1948.9.24. 星期五
王重民 《 孔子与采桑娘的故事》
沈宝基 《 谈歌谣中的晦涩成分(四)》
杜颖陶 《以黄天霸为中心推测近代武侠小说的背景(五)》
第66期 1948.10.1. 星期五
阎万章 《释“诸宫调” 》
休 休 《子弟书作家鹤侣》
芸 子 《新刊评介“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上)
(姓名缺) 《<红楼梦>发微的缘起》 (上)
第67期 1948.10.8. 星期五
杜颖陶 《关于“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敬答罗莘田先生》(上)
云 君 《李达道——<醉翁谈录>话本名目小考》
嘿斋(吴晓铃) 《书评:<云南民间传说>》
(姓名缺) 《<红楼梦>发微的缘起》(中)
第68期 1948.10.15. 星期五
杜颖陶 《关于“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敬答罗莘田先生》(下)
阎万章 《说“诸宫调”与“俗讲”的关系》
赵景深 《“朱自清先生和俗文学”——兼谈沪版俗文学刊物三种》
(姓名缺) 《<红楼梦>发微的缘起》 (下)
第69期 1948.10.22. 星期五
王重民 《汉光武的故事》
杜颖陶 《尖团字和上口字——关于“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之二》
嘿斋(吴晓铃) 《 书评:评“小说与戏剧” 》
第70期 1948.10.29. 星期五
吴晓铃 《现存<六十种曲>初印本小记》(上)
秣陵生 《读稗杂掇(一)<桃花扇>中的之民族意识》
仲涵(傅惜华) 《“京音大鼓”概说》
第71期 1948.11.5. 星期五
王重民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吴晓铃 《现存<六十种曲>初印本小记》 (下)
秣陵生 《读稗杂掇(二)<水浒>与苏东坡》
第72期 1948.11.12. 星期五
王重民 《“鸿门宴”的故事》
阎万章 《“诸宫调”的说唱》 (上)
休 休 《<张协状元>戏文的编作时代》
第73期 1948.11.19. 星期五
杜颖陶 《说“看官” 》
阎万章 《“诸宫调”的说唱》 (中)
五石(蔡五石) 《 么 》
嘿斋(吴晓铃)《书评:《曲学入门》
第74期 1948.11.26. 星期五
王重民 《傅芸子先生与敦煌俗文学》
李啸仓 《悼傅芸子先生——在他手创的<俗文学>上》
俞平伯拜稿 《芸子先生挽诗》
阎万章 《敬悼芸子先生》
吴晓铃 《芸子先生纪念》
傅惜华 《傅芸子俗文学论著要目》

部分文章略作叙录:
郑振铎:
郑振铎先生的文章提供了一定的俗文学资料及版本史料。《明钞本“列国志传”之发见》一文刊载于第2期。作者发现《春秋五霸七雄通俗演义列国志传》凡八卷,共16册,乌丝阑白棉纸精钞,每半页13行,行二十五字。书不分回,每段标有节目,不标段数,版匡上方眉阑,横标文中重要节目;书中插图,单面方式,五彩精绘,金碧灿烂,颇为悦目;书甚工细,殆出匠人之手;每图本标节目,重要人物多题姓名于像旁,每段插绘一二图不等。作者认为此本为明万历时或在万历三十四年以后刻本。此本的发现于小说版本方面,颇有重要之地位,可称为国内现存八卷本《列国志传》之最古本。
《新刊评介》一文刊载于第3期,详细介绍了新刊二种:比利时人善秉仁著《文艺月旦》,景明译,燕声补传;《盛明杂剧》三集合印本;赵景深的《小说论丛》。《文艺月旦》内容为:首载原著新序、导言。正文书评分为“现代之部” ,著录现代小说、剧本、随笔等共五百一十九种。“旧体之部”著录元、明、清之小说、传奇、杂剧、南词等共六十二种。“译本之部”著录西洋译本小说剧本杂书随笔等共三十九种。每书均注明作者、译者、出版者及年月、简略内容提要。此书可做近代小说、剧本提要读,洵为研讨“俗文学”者一助耳!北平普爱堂初版排印本。《盛明杂剧》三集合印本,文禄堂以其所藏三集全帙版片,重为整理,合印为全编,共订三十册。为明代杂剧唯一重要之总集,而与《元曲选》、《六十种曲》两书,有同等之价值,是研究戏曲者的三大宝藏。赵景深的《小说论丛》为作者研究中国小说,继《银字集》之后之第四本论文集。其内容中重要的文章作者认为有《英烈传本事考证》、《二刻拍案惊奇的来源和影响》、《董永故事的演变》三篇,足资参考。
《“螃蟹段”满汉兼子弟书跋》一文刊载于第13期,作者介绍《螃蟹段满汉兼子弟书》一卷,道光年文萃堂刻,福克司(Fucks)博士藏。简介内容。
俞平伯:
《读红楼梦随笔二则》一文刊载于第6期,引证材料说明《石头记》虽系小说史上前所未有之杰作,但其因袭前人之处亦复甚多,且举例说明。
《“新编彝陵梦”序》一文刊载于第43期,对高步云、吴熙曾、周方立著《新编彝陵梦》一剧作了评价,以为其剧套数体格仍旧规,曲词用文言而参以白话,道白悉如今人语,虽用生、旦,剧情则来自抗战。因配得雅俗之宜,故乐为书之。
朱自清:
《歌谣里的重叠》一文刊载于笫27期,论述了歌谣以重叠为生命,脚韵只是重叠的一种方式。从史的发展上看,歌谣原只要重叠,这重叠并不一定是脚韵。那就是说,歌谣並不一定要用韵,韵大概是后起的,是重叠的简化。现在的山歌又有用韵,又用别种重叠的,更可以看出重叠的重要性。重叠为了强调,为了记意,引述例子为证。
赵景深:
《来凤馆精选古今传奇》一文刊载于第23期,是作者根据所见到的《最娱情》一部《来凤馆精选古今传奇》大约16本的情况,为研究戏曲提供了一点资料。
《韩小窗的“滚楼”》一文刊载于第42期,叙述读到《俗文学》第34期绿依(杜穎陶)《“滚楼”考》一文说“子弟书目中有《滾楼》一本,曾百计访求之讫未得见”。而作者无意间却得以看见此书。情况是:“关德栋兄到沈阳国立博物院去做事,把当地石印鼓词寄一本给我,目的是寄奉天脍炙人口的《忆真妃》,但这本小书中还有《滾楼》、《望儿楼》和《十女夸夫》”遂查检子弟书目著录作者不详。经研读该作品引《滚楼》第一回首有句“小轩窗静淡烟浮,笔墨消闲作滚楼。”第四回末“小窗下才横笔墨题成目,正是菊花几点开放东篱” ,遂确定子弟书《滚楼》作者为韩小窗。 并依据这四回正咏的是篮家庄的故事,补证与绿依所查出的《怡情小稿》中福禹门咏伍辛收妾事所叙相合。
孙楷第:
《释录鬼簿所谓“次本” 》一文刊载于第 1、2期,论述(元)钟嗣成《录鬼簿》所录杂剧,有剧名同而作者不同的,后来或同时读《录鬼簿》的人,对于这些同名的剧,要分别它们的体格,便在《录鬼簿》名下,加了若干的注,因为注不出于一人之手,所以没有一定的体例,有用脚色、曲名、压韵等去区分同名不同本的剧,分别论证举例。同时着重把《录鬼簿》出现较多的“次本”,引《酉阳杂俎》加以说明“次本”意思,並把《录鬼薄》注次本的列举出来,进而引证、说明。
《南冠集诗选》一文刊载于第44、58期,这是一篇讲述作者“七七”事变后滞留北平,读书之暇,抚时感事,眷怀国家兴亡,尤多悲愤之时,发之于诗。抗战后,仅存百余首,辑为《南冠集》一卷。知道此集的人虽然较多,但见到者却无多少。傅芸子先生,以其残稿介绍于世。内容为《水浒传》歌二十首,有关戏学题咏七首。
《释“上下” ——<水浒传>中之一称谓》一文刊载于第47期, 文章引《宋书》卷九十一孝义郭世道传、何子平传中的一段话,得尊上下谓原平(世道子)之母;尊上谓子平母,此称其母为上下。又引《南齐书》卷三十九刘瓛传,自称其父母为上下。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八有考上下出处,释义上下。宋元时谓公人为上下,见百回本《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此写石勇非公人,而酒保以当时称公人者称之,故触其怒。
《宋朝的傀儡戏和影戏》一文刊载于第12、13期,作者是在北平电台播的讲演稿。从戏曲史方面来讲述傀儡戏和影戏。全文分为:宋朝的傀儡戏;宋朝的影戏;宋朝的傀儡戏与中国近代戏曲的关系三部分,探源引证。
《吴承恩事迹交游考证序》一文刊载于第18期,文章的前面简述与王有三先生、刘修业先生交往的经历。论述胡适先生把刘修业先生《吴承恩事迹交游考证》交给他“你可以带回去看看,有意思。” 及王有三先生要求给刘修业的书 作序的经过,以及民国十二年胡适先生作《西游记》考证,至此吴承恩作《西游记》的事才大白于世。民国十九年故宫博物院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的发现,这书虽然重印出版,但是继续讨论吴承恩的问题时,其他人也没有根据这部集子写成文章,原因在:第一,在这这部集子里,找不到吴承恩作《西游记》的材料,……连吴承恩的事迹,在这部集子看得出的也很少。第二,在这部集子里所出的人名,都是别号,甚而有号无姓。刘修业先生这部书最得力的地方,就是把《射阳先生存稿》里所出的别号,一一考出来,知道某一号属于某一人,成了重要的史料,使原本一生不得意的吴承恩事迹,因为明白了他的师友渊源之故,也完全明白了。这部书分为三部分:一是吴承恩的年谱,包括吴承恩的一生事迹。二是吴承恩的交游和文学思想,特别注意和吴承恩关系深的几个人。三是吴承恩的著作 。但也牵涉到人的关系,例如《花草新编》和陈耀文《花草粹编》的关系。文章认为《射阳先生存稿》是不容易利用的,但是刘修业先生居然用它做成功一部最好的书,这是奇迹,是继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史著作。
王重民:
王重民先生发表的全部文章都是与敦煌文献相关考证的文章。作者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去法国,在巴黎图书馆作研究工作,整理了敦煌卷子,而后陆续写了所见有关敦煌文献方面的文章。如:《敦煌本董永变文跋》刊载于第3期、《敦煌本王陵变文跋》(上、下)刊载于第8、9期、《干将的故事》刊载于第55期、《许由的故事》刊载于第57期、《荆轲刺秦的故事》刊载于第59期、《孔子与釆桑娘的故事》刊载于第65期、《汉光武的故事》刊载于第69期、《“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刊载于第71期、《“鸿门宴”的故事》刊载于第72期。这几篇文章,作者博稽详考,引用较详细的资料,比较深入全面的考证了这些故事缘由,补充了有关研究人员对这些故事考证的不足。


yckl1 发表于 2004-10-5 08:54:27

RE:[转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请问xicheng-liu前辈,可否赐吴晓铃 《朱自清先生和俗文学》、赵景深 《“朱自清先生和俗文学”——兼谈沪版俗文学刊物三种》原文一读? :shy:
[ 本帖由 yckl1 于 2004-10-5 09:04 最后编辑 ]

xicheng-liu 发表于 2004-10-5 09:31:30

RE:[转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我手头没有复印件,您请山大图书馆关家铮先生帮忙吧。抱歉!
xicheng-liu

大漠孤烟 发表于 2004-10-5 18:09:37

RE:[转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好文!

Isis 发表于 2004-10-9 10:26:16

RE:[转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

提供書目參考


台灣出版民間文學參考書目2004.8
蘭嶼雅美族陳國鈞中央文物供應社 1956
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婁子匡、朱介凡正中書局1963
台灣土著社會始祖傳說陳國鈞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64
中國俗文學概論朱自清世界書局 1965
客家歌謠專集謝樹新編中原雜誌社 1965
中國歌謠朱自清世界書局 1965
中國俗文學概論楊蔭深世界書局 1965
關公的人格與神格黃華節商務印書館1967
神話論林惠祥商務印書館1968
北平歇後語辭典陳子實大中國圖書公司1969
台灣諺語及歇後語吉田隆漢風出版社1973
燈謎的猜與作王素存世界書局1974
中國歌謠論朱介凡中華書局1974
比喻諺語集朱介凡天一出版社1974
中國風土諺語釋說朱介凡天一出版社1974
譬喻諺語集朱介凡天一出版社1974
諺語甲編朱介凡天一出版社1974
陜西謠諺初集王霄羽編天一出版社1974
中國農諺費潔心編天一出版社1974
滬諺外編胡德編   天一出版社1974
增埔中華諺海朱襄哉天一出版社1975
中西諺語比較研究周盤林天一出版社1975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印順法師華崗出版社1975
台灣諺語周瀛濤編台灣英文出版社 1975
山海經神話系統杜而未學生書局1976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王孝廉聯經出版公司1977
中國笑話書七十一種世界書局1977
中國神話段芝地球出版社 1977
從比較神話到文學古添洪、陳慧樺編東大圖書公司1977
台灣鄉土神話劉昌博南琪出版社 1979
台灣民俗歌謠林二、簡上仁眾文圖書公司 1979
鍾馗神話與小說之研究胡萬川文史哲出版社1980
台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臧汀生商務印書館 1980
中國民間傳說論集王秋桂編聯經出版公司1980
白蛇故事研究附資料彙編潘江東學生書局1981
中國童話研究譚達先木鐸出版社 1982
中國古代神話甲編三種玄珠、袁珂、譚達先里仁書局1982
台灣福佬系民歌許常惠百科出版社 1982
中國民間文學概論譚達先木鐸出版社 1982
中國動物故事研究譚達先木鐸出版社 1982
台灣客家系民歌楊禎百科出版社 1982
台灣客家山歌賴碧霞百科出版社 1982
歇後語研究古牧瑞德出版社1982
山海經校注袁珂注里仁書局1982
謎語古今談陳香商務印書館1982
古神話選釋袁珂編長安出版社 1983
中國民間謎語研究譚達先木鐸出版社 1983
中國神話研究譚達先木鐸出版社1983
台灣客家山歌賴碧霞百科文化事業1983
說俗文學曾永義聯經出版公司1984
美麗的稻穗:台灣少數民族神話與傳說春風叢刊編委會前衛出版社1984
孟姜女研究楊振良學生書局1985
鹿港諺語詮釋李繼賢鹿港文化基金會1985
諺語溫端政商務印書館1985
神話與小說王孝廉時報出版公司1986
神話‧禮儀‧文學陳炳良聯經出版公司1986
馮夢龍所輯民歌研究鹿憶鹿學海出版社1986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李豐楙編著時報出版公司1987
中國神話世界—各民族的創世神話與信仰王孝廉 時報出版公司1987
中國諺語裡的歷史傳說朱介凡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987
台灣民譚探源施翠峰漢光文化公司 1988
神與神話王孝廉、吳繼文編聯經出版公司1988
黃帝的傳說—中國古代神話研究森安太郎著、王孝廉譯時報出版公司 1988
從神話到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 李福清晨星出版社1988
牛郎織女研究洪淑苓學生書局1988
台東卑南族口傳文學選金榮華整理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1989
台灣民間文學集李獻璋編龍文出版社 1989
中國地方歌謠集成(1~65)舒蘭編渤海堂文化事業公司  1989
澎湖民間傳說姜佩君編聖環圖書公司1989
中國民間故事全集陳慶浩、王秋桂編 遠流出版社 1989
神話即文學陳炳良等合譯東大圖書公司1990
中國的軟幽默薛寶琨博遠出版社1990
台語諺語淺釋(五冊)莊永明時報出版公司 1990
三國演義的傳說黃曉萍編海南出版公司1990
梁祝故事說唱集路工編明文書局1991
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劉守華文津出版社1991
太陽英雄神話的奇蹟蕭兵桂冠圖書公司1991
中國神話故事論集李福清、馬昌儀編著學生書局 1991
第一屆中國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民間文學學會 991
黑馬:中國神話學論文集蕭兵時報出版公司1991
台灣囝仔歌李赫編稻田出版社 1991
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陳千武台原出版社 1991
梁祝故事說唱集路工編明文書局1991
笑話-人間的喜劇藝術段寶林淑馨出版社1992
台灣鄒族的風土神話浦忠成台原出版社 1992
台灣閩南諺語周長楫等自立晚報社 1992
以數字開頭的台灣諺語 徐福全編台北文獻會抽印本 1992
石岡鄉閩南語歌謠胡萬川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2
客家諺語徐運德編中原週刊社 1993
民間文學的采錄與整理陳瓊芬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
神話與詩聞一多里仁書局1993
中國創世神話陶陽、鍾秀東華書局 1993
台灣歇後語曹銘宗編聯經出版公司 1993
台語經典笑話洪惟仁台語文摘雜誌社 1993
台語口語白話莊永明時報出版公司 1993
釣到雨鞋的雅美人(雅美族神話集)夏本奇伯愛雅 晨星出版社 1993
中國傳說概述譚達先貫雅文化公司1993
中國四大傳說新論譚達先貫雅文化公司1993
中國描述性傳說概論譚達先貫雅文化公司1993
八代灣的神話(台灣雅美族神話集)夏曼藍波安 晨星出版社1994
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潛明茲商務印書館1994
中國神話傳說袁珂里仁書局1994
中國通俗文學、民間文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政治大學中文系編1994
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呂自揚編 河畔出版社 1994
彰化縣民間文學集(歌謠篇)胡萬川編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
台灣農村民謠與詩詠簡榮聰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1994
台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尹建中編內政部1994
客家歌謠與俚語鄧榮坤編武陵出版社 1995
大甲鎮閩南語歌謠胡萬川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5
彰化縣民間文學集(諺語‧謎語篇)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1995
台灣諺語的智慧李赫著稻田出版社 1995
中國民間文學高國藩學生書局 1995
美術‧神話與祭祀張光直稻香出版社1995
台灣鄉土的神話與傳說施翠峰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5
台灣諺語的智慧(八冊)李赫稻田出版社1995
台灣歌謠追想曲莊永明著前衛出版社 1995
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洪淑苓台大文史叢刊第96種1995
庫巴之火—台灣鄒族部落神話研究浦忠成晨星出版社 1996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漢學研究中心1996
台灣囝仔歌的故事康原玉山出版社1996.5
台灣原住民口傳文學浦忠成常民文化公司 1996
台灣原住民口傳文學選集林道生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1996
傣族敘事詩研究鹿憶鹿學生書局1996
中國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師大國文系 1996
台南地區平埔族民間文學集顏美娟高雄師大國文系 1996
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陳益源里仁書局1997
台灣地名謎猜曹銘宗聯經出版公司1997
民間文學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金榮華編國立編譯館1997
首屆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松源編台灣磺溪文化學會1997
玉山生命的精靈(布農族口傳神話故事) 霍斯陸曼‧伐伐晨星出版社 1997
排灣族神話故事陳枝烈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1997
關公傳說與三國演義李福清漢忠文化出版公司1997
金門民間故事集金榮華整理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 1997
民間故事論集金榮華三民書局1997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徐旭生 里仁書局 1998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田哲益‧全妙雲台原出版社1998
排灣傳說集小林保祥編著、謝荔譯南天書局1998
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
台灣俗語話講古陳華民常民文化公司1998
中國神話史袁珂時報文化公司1998
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浦忠成台原出版公司1999
台灣民間文學採錄陳益源里仁書局1999
台灣民間故事王詩琅玉山出版社1999
中國民間文學鹿憶鹿里仁書局1999
台灣南島民族起源神話與傳說比較研究 喬健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9
台灣高屏地區魯凱族民間故事金榮華中國口傳文學學會1999
中國地方小戲之研究施德玉學海出版社1999
元明雜劇之比較研究-以題材為核心之探討游宗蓉學海出版社1999
俗文學中的包公丁肇琴文津出版社2000
老百姓的智慧-大陸當代順口溜賞析李玠麥田出版社2000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Mircea Eliade楊素娥譯桂冠2000
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Mircea Eliade楊儒賓譯聯經2000
台灣原始宗教與神話施翠峰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
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編印2000
台灣歇後語典林文平稻田出版社2000
順口溜一溜袁進、張悟廣、楊寶金智庫出版公司2001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信仰與神話王青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
澎湖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選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1
2001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師範民間文學所2001
神話學引論蕭兵文津出版社2001
《山海經》的神話思維邱宜文文津出版社2002
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台灣原住民為中心   鹿憶鹿里仁書局2002
楚辭文心論-諷諫抒情與神話儀式魯瑞菁里仁書局2002
俗文學概論曾永義三民書局2003
桃園縣民間文學集(1-27)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3
臺灣蕃人的口述傳說鈴木作太郎著、陳萬春譯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
魯凱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晨星出版社2003
排灣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晨星出版社2003
阿美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晨星出版社2003
邵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晨星出版社2003
鄒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晨星出版社2003
卑南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晨星出版社2003
泰雅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晨星出版社2003
賽夏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晨星出版社2003
達悟族神話與傳說達西烏拉彎‧畢馬晨星出版社2003
布農族神話與傳說達給斯方岸.娃莉絲晨星出版社2003
2002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師院民間文學所2003
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胡萬川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   胡萬川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洪淑苓里仁書局2004

學位論文:
關於桑樹的神話與傳說鄭清茂台大中文所1959
目蓮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陳芳英台大中文所1978
台灣民間歌謠研究臧汀生政大中文所1979
中韓兩族古代神話之比較研究尹順著政大中文所1979
漢鏡所反映的神話傳說與神仙思想張金儀台大歷史所 1980
中土原始神話的比較研究歐凱政大中文所 1981
梁祝故事及其文學研究林美清台大中文所1982
楚辭神話之分類及其相關神話研究宣釘奎台大中文所1983
水滸傳故事之源流演變及其影響研究陳兆南文化中文所1983
十二生肖故事研究陳佳雯文化中文所1985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悲劇英雄金善子台大中文所1985
中國古代笑話研究陳清俊師大國文所1985
何仙姑故事研究陳宇碩著東海中文所1985
魏晉志怪小說與古代神話關係之研究呂清泉台大中文所1985
西廂故事的演變湯璧如輔大中文所1985
楊貴妃故事之研究陳桂雲文化中文所1986
山海經神話研究李仁澤台大中文所1986
中國古代神話中人神關係之研究林景蘇高師大國文所1986
白兔記故事研究王金生文化藝研所1986
二郎神傳說研究江雅玉東海中文所1987
三笑姻緣故事研究柳喜在文化中文所1987
唐詩中月神話運用之研究李艷梅輔大中文所1988
台灣民間歌謠研究陳熾彬政大中文所 1989
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臧汀生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89
包拯故事研究翁文靜輔大中文所1989
六朝志怪妖故事研究蔡雅薰師大國文所1990
桃竹苗客家童謠之研究曾瑞媛師大音樂所1990
月宮故事研究鄭慧如政大中文所1990
西施故事源流考述葉仲容政大中文所1991
中國人虎變形故事研究洪瑞英逢甲中文所1991
中韓始祖及英雄神話研究金炳澤政大中文所1991
唐詩中日神話考察及詮釋劉月珠淡江中文所 1991
顧頡剛古史神話觀研究葉憶如高師大國文所 1992
台灣閩南語兒童歌謠研究王幸華逢甲中文所1992
清代台灣竹枝詞之研究翁聖峰淡江中文所1992
台灣閩南語兒童歌謠研究王幸華逢甲中文所 1992
中國古代童話研究朱莉美文化中文所1992
宋前神話小說中龍的研究張貞海文化中文所博士論文1992
中國傳說妒婦故事研究張本芳逢甲中文所1992
桃花女鬥周公故事研究劉惠萍文化中文所1992
中國神話中之靈異動物研究張美卿政大中文所1993
八仙故事淵源考述張俐雯中正中文所1993
龍女故事研究王方霓文化中文所1993
歇後語研究賴光宏逢甲中文所1993
后羿射日神話研究李瑋菁東吳中文所1993
炎帝神農神話的傳說與信仰鍾宗憲輔大中文所1993
台灣閩南歌謠與民俗研究盧佑俞師大國文所1993
台灣時令歌謠初探張禎娟師大音樂所1993
帝女神話中人神之戀研究謝聰輝師大國文所1994
《莊子》神話研究甯怡著逢甲中文所1994
城隍故事研究王琰玲文化中文所1994
中韓古代創世神話與始祖神話類型之研究徐裕源東吳中文所1994
中國古代童謠研究吳翠華文化中文所1994
「周成過台灣」故事的形成及演變王釗芬東吳中文所1994
哪吒人物及故事之研究陳曉怡逢甲中文所1994
秦叔寶的形象演變及其原因高碧蓮高師大中文所 1994
<高唐賦>的民俗神話底蘊研究魯瑞菁台大中文所博士論文 1995
中國太陽神話傳說研究張素美高師大國文所1995
台灣地區邱罔舍故事研究林培雅清華中文所 1995
戲曲中的呂洞賓故事研究鄭喬方輔大中文所1995
台灣六堆客家山歌之研究彭素枝師大國文所1995
台灣閩南諺語初探簡正崇逢甲中文所1995
中國雷神故事研究劉雯鵑文化中文所1995
台灣當代兒歌研究(1945~1995)吳宜婷文化中文所1996
嫦娥神話的形成演進及其意象之探究李文鈺台大中文所1996
《論衡》神話批評運用析論蔡文村淡江中文所 1997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兩性社會地位之演進研究康靜宜淡江中文所 1997
台灣民間故事〈白賊七的趣味〉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彭衍綸 政大中文所 1997
唐伯虎故事研究林正昌政大中文所1997
金門民間故事研究唐蕙韻文化中文所1997
高文舉故事研究廖秋霞成大中文所1998
三李神話詩歌之探討盧明瑜台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98
帝女神話研究陳怡秀中央中文所1998
《古謠諺》中諺語的研究熊仙如政大中文所1998
中國古代寓言型笑話研究賴旬美台大中文所1998
伊尹的神話傳說之研究葉懿芳中興中文所1999
黃帝研究鍾宗憲輔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
台灣地區客語聯章體歌謠研究   謝玉玲中正大學中文所2000
台灣地區蛇郎君故事研究簡齊儒中興大學中文所2000
澎湖諺語研究高芷琳彰師大教育所2000
澎湖民間故事研究姜佩君文化中文所博士 2000
台灣諺語反應的婚姻文化許蓓苓東吳大學中文所2000
論雷峰塔白蛇故事的演變林麗秋中山中文所2000
台灣賽德克族口傳故事研究劉育玲花蓮師院民間文學所2001
臺灣閩南語故事集研究李嘉慧市北師應用語言文學所2001
台灣客家李文古故事研究吳餘鎬中正中文2001
濁水溪相關傳說之研究謝瓊怡逢甲中文2001
陳靖姑信仰與傳說研究張育甄中興中文所2001
朱元璋民間造型之研究賴瀅玉台大中文所2001
民間故事之應用:以兩個台灣傳奇為例葉尚芳淡江西洋語文所2001
白蛇戲曲比較研究李桂芬台大中文所2002
基隆地區俗語研究游淑珺淡江中文所2002
田漢白蛇傳劇本研究王碧蘭文化大學中文所2002
西王母神話仙話演變軌跡之研究黃才容台大中文所2002
高雄都會區台灣原住民口傳故事研究張百蓉文化中文所2003
臺灣閩南語故事之命運觀蔡月娥台北大學民俗藝術所 2002
台中縣閩南語民間故事之研究梁雅惠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2003
臺灣民間故事中正義的面貌林敏宜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2003
美濃地區民間故事研究戴佳靜北市師應用語言文學所2003
臺灣民間風水傳說研究張昀浚台北大學民俗藝術所2003
臺灣地名傳說研究陳佳穗文大中文所2003
虎姑婆故事研究吳安清東吳大學中文所200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