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发表于 2004-9-21 23:50:58

王蒙印象


    这是第二次见到王蒙。上次是8年前在北大的一个小礼堂,这次是在厦门市的人民大会堂。两次都是听他演讲。

    说实在的,王蒙的书读的不多。印象最深的是他早年写的《青春万岁》和《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文革结束,他复出所写的《风筝飘带》之类明显带有实验色彩的小说,我一直读得比较费劲,也许是不习惯他那种新异的表达吧。在他的文字中,我倒是特别钟爱他的札记、随笔和短评。不论是说“红楼”,还是侃王朔,抑或“三国”“水浒”,他讲起来尖锐、机智、深刻。这才是王蒙式的“头头是道”。当然最喜欢的,是直面聆听他的报告,那是一种常年不遇的精神滋养啊!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

    因为我的深度近视,两次听王蒙讲座,都不能将其面孔看得太清,不似书本上他的照片清楚。不过我更喜欢在报告现场中那看得不大清楚的王蒙。因为我知道,他就在我们跟前,在我们中间,他的声音直接冲击着我们的耳膜,虽然无法直接对话,却有面谈效果。他那睿智的思想,丰富的体验,在朦胧的视线中,展现出一种精神的美丽。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听他讲座远比他的小说精彩而有趣。

    那么他在讲座中都说了些什么呢?上回听他谈小说创作。印象中他是从民间故事讲到小说故事的。他说故事的作用在于让人在精神上抵抗恐惧、战胜死亡、缓解仇恨、弥补缺陷。他比喻说,进入一个故事,仿佛进入一个宇宙。从北大小报告厅出来,满脑子盘旋着他的声音,他的话一直成为我不放弃文学的重要动力。

    昨天再次聆听他的演讲。隔了八年,他对文学的忠诚和挚爱没有任何变化。乐观和激情一以贯之。变了的是他那些微的老态,但看上去还精神,言辞中甚至带有些许童稚,让我们这些“追随者”感到宽慰。他向我们指出,经济与科学飞速发展的当下,人的精神价值不容乐观。他呼吁我们正视文学,认为文学珍藏记忆,呼唤真情,传扬道德,具有科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当科学把爱情视为精神病的时候,文学却让“病情”缓解,让人从物欲中暂时解脱。文学缔造着精神的家园,它与宗教殊途同归。

    年届古稀的王蒙,向我这样不惑却惑的人洒来精神的甘霖,怎一个“谢”字能说清。如果有幸,我奢望第三次、第四次……继续聆听他的讲座,那将是怎样一种春风啊!

老李探花 发表于 2004-9-22 21:53:33

RE:王蒙印象

哈哈,说我们院长啊。他在我们这里正式讲了三次:小说的可能性,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文学的方式。每次都很精彩。可惜这里不是地方,不然全给贴出来。在下编的演讲集不久就出版了(还有严家炎、童庆炳、柳鸣九、何西来、张炜……等),既然夏兄如此钟爱王蒙,到时送一本王蒙的签字本给你。
另,下个月他会和李希凡、冯其庸一块来青岛,学校校庆有个红楼梦周,他们会侃一侃红楼。

夏敏 发表于 2004-9-23 15:47:09

RE:王蒙印象

真的有点崇拜呢,哈哈
如果老李兄转赠王蒙的签名的书,那真的是送来一阵春风哦
他现在是你们院长,你们好福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蒙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