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发表于 2004-5-9 09:25:23

“出米洞”能永远出米吗?


                  “出米洞”能永远出米吗?

                              夏敏

    人性中有很贪心的一面。某些表面看起来很聪明的人,有时常常犯傻做错事。常常为了一己微利,而断送了希望。自古以来就有“竭泽而渔”“贪心不足蛇吞象”、“金鱼姑娘”之类的故事给予人预防贪心的训诫与警示,可是世人仅仅将它们视为与己无关的虚构的故事而已。
    一则民间故事的讲述者向我讲述了福建永春魁星岩出米洞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魁星岩的出米洞每日漏出白米可供全寺和尚吃一天,不多一粒,也不少一粒。香客游人来此留宿用膳,米自会增多;僧人外出米自会减少,丝毫不差。寺内和尚已习惯于此。
    不知道哪个朝代庙中来了个贪心住持。他见洞口小,米粒慢慢漏出来,觉得不过瘾,心想:“若是每天多出一担米,一年就会多出三百六十担,不就可以发一笔大财了么?”于是找来一根铁条插进洞,将出米洞撬大一倍,米还是粒粒慢流出来,并不见增多;住持情急之下找来石匠,把出米洞凿成一个能容一人进出的大洞。他哪里知道,洞大了,白米也漏不出来了,贪心的住持懊悔不已。
    我无意要复述一个有教益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完全是可以用来针砭揪心的现实。报章上常常披露某地为捞取一时利益,借助本地某些独有的自然资源,盲目开发项目,到头来是坐食山空,鸡飞蛋打,空遗一梦。自然资源的流失看得见摸得着,而人文资源呢?比如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传统,如果被不合适的开发,除了一时经济利益外,生活安在,文化安在,民族心灵的故园安在呢?一个地方的负责人说,要把一位被发现的民间故事家“推向世界、推向市场”。这其实就是拿经济原则来取代文化原则。它切断了民间故事以及故事家同生活、同民众的联系,丧失了民间文学原有的价值观,进入了茶社、演艺厅,重建一种市场价值观,原来的民间故事就变质了,原来的民间故事家成了文化商业化的代言人,这就可能导致对民间文化的毁灭性的破坏。
    出米洞不可能无止境地出米,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也不能无止境地成为繁荣经济的“助产士”。不要嫌弃那些带有训诫意味的传统老套的故事,它们仍然能够向今人验证人类千百年来探求出的真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米洞”能永远出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