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雪 发表于 2011-6-11 15:20:00

传统东北二人转的传承与保护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吉林,这里有最正宗的东北二人转。人们都知道“您设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谚语。那就让我简单的给你介绍下这二人转。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现在称地方戏较多。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但以东北最为正宗。
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真,美,酸是其最大特点。赵本山先生在2000年将东北二转推向全国,走向世界。2008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确定了赵本山、赵晓波为国家级传承人”。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1)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出众;(2)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讲究板头;(3)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歌舞并重;(4)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唱腔优美。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
   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单”:指“单出头”;“双”:指“双玩艺”;“群”:过去把“拉场戏”。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戏”:指“拉场戏”。
演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道具(手绢、扇子等)做特技动作。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现在国内环境所迫。包括人们所宏扬的“绿色二人转”在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二人转演出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剧目和演出形式。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
    现代二人转已经对原有传统的二人转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社会的浮躁已经让传统二人转失去了受众、失去了市场。传统二人转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调、典目都被打破,而传统二人转中的表演形式、曲腔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审美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大力保护传统二人转的生存空间。保护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本帖最后由 张东雪 于 2011-6-14 08:11 编辑 ]

张晨霞 发表于 2011-6-11 21:25:55

二人转确实太有特色了,二人转的演员也特别辛苦,他们中的许多人走上这条路多迫于生计,这也是在鲁豫有约采访小沈阳等人节目中体现的。

田甜 发表于 2011-6-11 21:27:23

在乌兰恰特剧场看过一次现场版,真的是相当有才啊,技艺相对比较全面,实力派。

张东雪 发表于 2011-6-12 11:08:45

真希望有机会能让你们看看传统的东北二人转。

季文慧 发表于 2011-6-12 12:20:46

二人转是东北艰苦环境下产生的民间娱乐项目。在寒冷、闭塞的环境下,劳作之余看上一段二人转既放松了身体又大家一起开怀增进了感情。所占不大的演出场地,甚至于一间屋子都可以演出……热闹、不拘一格而又各自身怀绝技!这就是传统东北二人转的魅力。

张迎迎 发表于 2011-6-12 16:05:29

回复 2# 张晨霞 的帖子

那期节目我也看了,真是光鲜的背后满布沧桑呀。也许正是他坎坷的经历才铸就了今天的成就和他谦虚谨慎吧

张晨霞 发表于 2011-6-12 21:13:19

是啊,演员的苦成就了他们的今天。这不能离开一个灵魂人物,那就是赵本山。一人得道,全家升天,也许有些夸大,但不管是对演员个人还是二人转这种表演形式,都是极为重要的。形象代言和文化宣传在非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啊。

张东雪 发表于 2011-6-14 07:47:16

的确,赵本山是东北二人转和东北走向全国的引路人、代言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东北二人转的传承与保护